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绿电领域的香饽饽,垃圾发电迎来二次成长

先说观点,近年垃圾焚烧运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十四五”期间运营总市场规模超2405亿元,叠加工程和设备,总规模达3769亿元,相对“十三五”规模增长95.1%

一,垃圾发电行业概况

垃圾发电是指通过特殊的焚烧锅炉燃烧城市固体垃圾,再通过蒸汽轮机发电机组发电的一种发电形式。垃圾发电分为垃圾焚烧发电和垃圾填埋气发电两大类。

垃圾发电把各种垃圾收集后,进行分类处理。其中:一是对燃烧值较高的进行高温焚烧(也彻底消灭了病源性生物和腐蚀性有机物),在高温焚烧(产生的烟雾经过处理)中产生的热能转化为高温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使发电机产生电能。

二是对不能燃烧的有机物进行发酵、厌氧处理,最后干燥脱硫,产生一种气体叫甲烷,也叫沼气。再经燃烧,把热能转化为蒸气。推动涡轮机转动,带动发电机产生电能。

图 垃圾发电产业链结构图

二,传统收入模式

垃圾焚烧发电主要有三种收费模式:向政府收取的垃圾处理费、向电网收取的垃圾发电上网电费、向需要热力的企业收取供热费。其中前两种是主要的收入方式。

个股解答,咨询小圈,公众号:海涵财经提问

三,垃圾发电商业模式

通常采用BOT模式运营,分为建造期、运营期两阶段:

(1) 建设期:从项目审批到项目完工通常需要约2-3年时间。对于自建的项目,该时期可获得建设收入。建造完成后,以合同造价确认无形资产或长期应收款;

(2) 运营期:有两种确认方式。方式一:当建造期收入确认为无形资产时,运营期确认运营收入,包括发电收入和处置垃圾收入。其中,垃圾发电的收入中,折算电量以内的,按垃圾发电标杆电价计价(0.65元/方),实际电量超过折算电量的部分,按照燃煤标杆电价计算;运营成本主要为折旧、人工成本、原材料成本等。方式二:当建造期收入确认为长期应收款时,运营期内以摊余成本与实际利率确认利息收入。

以BOT模式为主的垃圾焚烧行业呈现以下财务特征:

(1) 收入和利润表现为“建设期高、运营期低”。

(2) 项目建设期虽然建造盈利被确认,但没有现金流入;在项目运营期,由于折旧的存在,经营现金流高于净利润,可以支撑还债+分红。

图 垃圾发电BOT模式

四,近年垃圾发电运营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2017年12月12日,发改委联合五部委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规划选址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省应编制本地区省级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中长期专项规划

2021 年5月6日,国家发改委、住房城乡建设部印发《“十四五”城镇生活垃圾分类和处理设施发展规划》

截至2022年5月底,全国已有21个省发布中长期专项规划及修订稿,13个省相继发布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的“十四五”规划

根据对垃圾焚烧市场新增产能的测算,2018-2021年新增投产产能 38.2万吨/日,复合增速20%,而2022-2025年预计新增产能18.5万吨/日,复合增速下降为6%,很明显,未来垃圾焚烧新增产能将大幅减少

新增产能的减少,意味着优胜劣汰,对优秀的存量垃圾发电企业是利好,比如已经上市的(有融资渠道),背靠国资的(有稳定订单来源)

五,CCER带来二次成长

垃圾发电企业除了传统业务,CCER将为垃圾发电公司带来额外收入,增厚利润,迎来二次成长

什么是CCER?

全称为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是经发改委备案并在国家注册登记系统中登记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量,企业碳排放超额则会受处罚,但可向多余配额的企业购买排放权。CCER的主要来源是风电、光伏、水 电、秸秆发电、垃圾焚烧发电等项目

选取中国自愿减排交易信息平台上垃圾焚烧项目,计算出每吨垃圾产出CCER约为0.3吨,目前 CCER 的买入价格约为60元/吨,每吨垃圾带来的增量收入约18元,吨垃圾处置费取2021年行业平均值87.9元/吨

六,相关上市公司:

1,韶能股份:生物质燃料直燃发电项目已获发改委批准,该项目有望年内投运

2,富春环保:公司隶属江西南昌国资委,在生产中对二噁英的防治、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去除等方面以及垃圾发电、污泥干化等领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是垃圾发电和热电联产的实践者,公司年处理垃圾20万吨以上。

3,长青集团:公司建设运营的广东省中山市中心组团垃圾发电项目,以及山东省沂水、鱼台生物质发电项目和黑龙江省宁安、明水生物质发电项目

4,城发环境:公司隶属河南国资委,2021年实现17个垃圾发电项目顺利运营,同时以河南市场为根基,沿着“一带一路”开拓国外垃圾发电项目,

5,中科环保:公司是中科院旗下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企业,专注于为政府和社会提供废弃物处理处置综合服务,已取得共计25项专利和诸多成熟生产工艺技术

6,军信股份:公司主营垃圾焚烧发电、污泥处置、渗沥液(污水)处理、垃圾填埋和灰渣处理处置等业务,垃圾焚烧发电占比达30.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绿电领域的香饽饽,垃圾发电迎来二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