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陆上大容量机组技术路线之争:可靠性是关键,半直驱进入市场还需时日

一年一度的风能展,在2060年风电装机规模干到30亿千瓦的重大利好消息中缓缓落幕。年度展览,实际是行业企业展示各自实力的一次机会,今年的展览会不少主机厂发布了很多新机型,主要的陆上机型我简单统计了一下:

VESTAS:6.0-162,国内陆上最大机型,半直驱(预计)

山东中车:4.X-165,双馈路线

株洲中车:4.X-160/167;双馈路线,额定功率4.0~4.8MW,最高塔筒高度140m,

上海电气:4.55-168,双馈路线

金风科技:GW165-3.6/4.0MW(面向中低风速市场),直驱永磁技术路线;GW165-5.XMW(面向中高风速市场),直驱永磁技术路线

重庆海装:H5.0-155,双馈路线

三一重能:SY4.5/5-156/160/164/168,双馈路线

东方电气:DEW-D5.5S-172、DEW-D6000-164,直驱路线

远景能源:EN-161/5.0MW,双馈路线

明阳智能:MYSE6.25-172,半直驱路线

联合动力:UP4.5/4.8-156,双馈路线

上海电气4.55-168机型认证仪式(照片来自网络)

一直备受关注的5.X平台,此次展会并未见诸多厂家发布,仅海装,东汽,远景,金风和VESTAS新的5.X机型,各个厂家仍然采用固有的老路线,金风,东汽采用直驱,其余双馈,由此看来,半直驱路线大家还在观望中。

国内龙头金风科技曾经也在半直驱的路线上做过探索,在新疆也做过样机,但这次仍然5MW系列还是选择了直驱路线。大家都知道,直驱在大容量机组上制造成本较高,可靠性仍然是大家关注的重点。明阳的半直驱路线实际上可以追溯到10年前,一直到4年前开始投放市场,半直驱因为重量轻,制造难度小在大容量机组上优势非常明显,同样容量机组,机舱重量轻20-30%,对于降低成本效应显著,为什么大家还是坚守各自原有的技术路线呢?

机组容量越大,对可靠性要求就会越高,个人觉得还是这个问题限制了半直驱的应用。机组在运行过程中一旦出现问题,其故障成本非常高,半直驱路线的优势非常明显,但对原来非半直驱路线主机厂家而言,这还是个新东西,在大容量机组方面直接采用担心可靠性问题。明阳,VESTAS在半直驱路线上探索了很多年,无论是研发,还是运行,都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包括金风,远景这样的国内领先主机厂都不敢轻言采用半直驱,说明半直驱路线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一些技术难题,金风在半直驱的路线上应该说也是摸索了很久,最后放弃这个路线,也说明了半直驱的技术难度,最后还是觉得干自己擅长的,成本高一点就高一点,出了问题就难以收场了。对双馈路线的主机厂而言,减重可以通过其他技术来解决, 玩砸了的话后果不堪设想,想想还是做自己的老路线。

直驱,半直驱和双馈,各自有各自的优劣,对风电场而言,最终的风机可靠性,低成本和高出力才是关键,只要解决了这些问题,什么路线都行,当然这次没有发布,并不代表大家就放弃了半直驱,正如明阳一样,几年磨一剑,或许2-3年后把大容量机组的半直驱技术吃透了,前期样机验证了,那时候再出江湖,说不定一战成名,究竟还到2060年还有40年,还有28亿千瓦的新增装机等着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陆上大容量机组技术路线之争:可靠性是关键,半直驱进入市场还需时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