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中国科大团队使全固态电池商业化不再遥不可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骋教授团队设计并合成一种同时具有成本与性能优势的锂电池固态电解质。该工作克服了固态电解质材料生产成本和综合性能难以兼得的瓶颈,使得全固态电池的商业化不再遥不可及。成果于北京时间7月20日18时在《自然·通讯》发表。

传统商用锂电池采用有机液态电解质,在具有体积小容量大、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的同时,其热失控之后的起火、爆炸问题却成为一大安全隐患。而固态电池中的固态电解质,可以杜绝液态电解质带来的“易燃易爆炸”与漏液等问题,实现安全储能。“虽然全固态锂电池具有更高的安全性,但它的核心部件——固态电解质的原材料成本大多非常高,且相当一部分性能很好的固态电解质对湿度的稳定性不佳,需要在露点温度极低的气氛下制备和储存,这会增加生产成本。”马骋说。

针对这一问题,课题组设计并合成了一种新型氯化物固态电解质—氯化锆锂(Li2ZrCl6)。这一材料成功将50微米厚度时的原材料成本降低至1.38美元/平方米,远远低于10美元/平方米这一确保全固态电池市场竞争力的阈值,而此前最廉价的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相对应的成本为23.05美元/平方米。此外,氯化锆锂在湿度高达5%时仍保持稳定,因此,其合成和储存的条件并不苛刻,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值得一提的是,生产成本的大幅降低并没有以牺牲性能作为代价。在离子电导率、可变形性、与高电压正极的相容性等方面,氯化锆锂继承了氯化物固态电解质相对于其它固态电解质的优势,由其组成的全固态电池的循环性能甚至远远超过基于硫化物和氧化物固态电解质的同类电池。

马骋说,尤其在新能源电动汽车领域,全固态锂电池或许是安全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案。未来,团队会继续提高离子电导率等各项指标,优化全固态锂电池性能。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中国科大团队使全固态电池商业化不再遥不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