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国内风电光伏开发商不仅创造了累计5.4亿千瓦新能源装机,还投资建设了超过4万公里外送输电线路,合计能绕赤道一周。
根据电价政策,发电量存在绿电补贴,外送输电线路也有。但在2018年6月以后,由于政策转变,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来支付线路补贴的方式被动终止,但根据文件要求应该开展的电网公司回购线路工作却并未全面落实,至今仍有大量110kV以下输电线路处于既未回购又没补贴的最差状态。对开发商来说,不仅20年度电1-3分的补贴化为乌有,还要为此付出5000-10000元/公里·年的运维支出,成为电改降价下进一步推高开发商运营负担的不可承受之重。
自建始末
历史上,我国电源建设和电网建设在时间和空间上均存在不匹配的现象,这一矛盾在十二五初期新能源项目激增期间最为突显。在政策指引下,部分新能源开发商为加快项目并网进度,选择自建外送输电线路并通过补贴来收回投资和运营维护费用。
图1 我国历年电源电网建设情况对比
根据2012年财政部、发改委、能源局三部委联合发布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建[2012]102号)》,专为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接入电网系统而发生的接网工程可纳入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目录,并按上网电量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为50公里以内0.01元/kwh、50-100公里0.02元/kwh、100公里及以上0.03元/kwh。
2012年6月至2013年2月,三部委密集发布了四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 2014年、2016年又陆续发布了第五批和第六批目录。其中第二、四、五、六批目录中均有明确的外送线路清单,至少有分布在31个省、2400余条、合计长度超过4.6万公里的外送线路纳入其中(少量项目线路长度和对应装机未公布)。
风电商是铺路者
从地区分布来看,有80%的自建线路位于三北地区,仅内蒙古一个自治区的自建线路长度即超过8600公里。
图2 各省进入补贴目录外送线路长度(公里)
从项目类型来看,有80%的自建线路由风电开发商出资建设,合计长度超过3.6万公里。
图3 各类发电项目进入补贴目录外送线路长度(公里)
从线路长度来看,70%的自建线路在50公里以内,但在新疆和冀北也曾出现过230公里的超长线路,开发商的投资压力可见一斑。
图4 不同补贴强度进入补贴目录外送线路分布(公里)
改弦更张
根据《可再生能源法》,“电网企业为收购可再生能源电量而支付的合理的接网费用以及其他合理的相关费用,可以计入电网企业输电成本,并从销售电价中回收”。
从正本清源的角度出发,2018年起,能源局酝酿将外送线路的成本回收方式从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回归到输配电价。
2018年4月,能源局发布《关于减轻可再生能源领域企业负担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电网企业负责投资建设新增接网工程。同时,对于之前由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单位建设的接网工程,电网企业应按协议或经第三方评估确认的投资额,在2018年底前完成回购,在扣除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后,计入所在省级电网输配电价核定成本范围。
2018年6月,三部委再次在《关于公布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第七批)的通知》中从另一个角度重申了回购任务:“已纳入和尚未纳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补助目录的可再生能源接网工程项目,不再通过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给予补贴,相关补贴纳入所在省输配电价回收,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在核定输配电价时一并考虑。”
靴子难落
如果按照风电项目年均发电2000小时、光伏发电1200小时、生物质发电5000小时来简单估算,仅纳入补贴目录的外送线路年均应收线路补贴款即在30亿元以上。
从实际执行来看,2018年6月起,自建外送线路的补贴发放瞬间终止,回购工作却并未顺利展开。缺乏足够的资金和意愿、相关部门没有严格事后追责是电网公司怠于落实回购政策的主因。
截至目前,尚无外送线路回购的官方统计数据。但从行业信息来看,电网公司回购的主要是220kV以上线路,110kV及以下线路回购者寥寥。从补贴目录披露的信息来看,220kV线路占到全部线路长度的23%以上(部分线路未标明电压等级)。换句话说,预计有半数以上的线路尚未完成回购。
从回购时限2018年底起算,至今已经过去了两年,横跨了两个输配电价成本监审周期。
2020年2月,财政部曾经在《关于<关于促进非水可再生能源发电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解读》中再次强调,”可再生能源发电企业所建接网工程,应由所在地电网企业回购。“但一年以来,线路回购仍然没有显著进展。
对发电商来说,在电力交易市场化全面推行的背景下,发电收入已然确定性减少,外送线路回购却依旧杳无音信,当年形成的线路投资还需折旧和还本付息,并投入运营维护检修费用。
110kV以下外送线路回购何时才能全面落实?新能源发电商铺下的、超过4万公里的输电线路还能否、用何种方式收回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