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上海电气临港基地海上机组第1000台的下线,中国海装在浙江签订了200万千瓦海上风电资源及产业投资协议,两家“海”姓主机制造商在这个大家看陆上不太“感冒”的时候蹦出这两条新闻,可以看出过后一段时间国内风电的关注点—海上将会显得更为突出!
国内东部海上装机从江苏、广东、浙江和福建等区域轮换成为海上风电热点,各家主机商从当初的江苏海上区域的2.5、3.0、3.6到4.2兆瓦的主流机型市场,到福建、广东等省份的不低于5兆瓦甚至是6兆瓦的招标,主机功率升级,早期某家一期海上试验风场装了七家十几台风机,功率和直径等设计参数有很大不同,但就当时形势而言可谓不低,但是有些家纷纷举证自己机组等效利用小时数勇穿高点以代表自己机组好!其实,从另外角度此现象提示给我们的就是安装机组功率不适合。
除此之外,国内主机商曾在不同场合宣传其在中国东侧不同海域最佳匹配机型,见其功率和风轮直径表现都各不相同。在海上风机选型比较时,作为风场开发企业也就只能在主机商推荐的前提下做选型,属于被动方。而针对主机商而言,大多都高举高打,宣传自己是风电设备系统方案提供商和服务商,要么以小EPC方案,要么以度电成本(LCOE)作为标准向客户方积极推荐,属于主动方。能够计算明白何海域采用何机型以及合同采取何设计方案等内容,在行业不同发展阶段或许会有不同的答案。不过话说回来风电机组功率和风轮直径足够大肯定是趋势,是正确的选择。基于目前行业状态“足够”并不代表越大越好, 需要做整个风场核算的结果,不仅包括风电机组本体,工程施安,维修更换费用,生命周期内的运维成本等,甚至是作为电源一侧的售电都要给予考虑。
装机高潮的到来与退去代表着一个行业某种变化,不能简单的定义好与不好。一方面来说,政策的变化尤其是下调,往往能够引起行业震动夸张程度无异于地震。
海上风电机组“足够大”该如何理解?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海上风电机组“足够大”该如何理解?
相关推荐
- 科普丨机组寿命≠塔筒寿命,如何延长机组寿命?
- 海南省长刘小明到大唐海上风电项目调研,强调要将海上风电产业园打造成为零碳示范园区
- 南方能源监管局加强海上风电涉网安全检查
- 科普丨什么是塔架-基础一体化阻尼?
- 国内首次海上风电PEM制储氢系统连续长时测试顺利收官
- 龙源电力风电机组混凝土塔架标准获国际组织立项
- 盘活资产!三峡能源拟发行海上风电REITs!
- 内蒙古华电察右中旗新能源项目风电机组全部吊装完成,冲刺全容量并网
- 天山北麓新能源项目55台风机顺利完成吊装
- 中国大唐与海南省政府签署深化战略合作协议,围绕海上风电等领域深化合作
- 中建中环时代绿能金乡县兴隆镇235MW风电项目(一标段)正式开工
- 运达“10MW级陆上风电机组”入选浙江制造精品!
- 科普丨水平轴与垂直轴风电机组有什么区别?
- 共筑海上风电创新高地 电气风电与上海电力大学深度交流
- 天顺风能与国家电投广东公司深化产业交流,共拓合作新空间
- 中广核孙吴前进200兆瓦风电项目风机吊装圆满完成
- 中国能建天津电建承建的乌兰察布中金项目26台风机吊装完成
- 国华投资22座风电场获评中电联优胜风电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