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缓气候变迁对环境冲击,发展再生能源已是国际趋势,政府因减碳压力主力推动之外,不少国际企业承诺提高自身绿电使用比例,同时要求上游供应链一同跟进,其中,近年全球装置量成长速度高的离岸风电,是相当受瞩目的绿电来源之一,事实上,1991年全球第一座离岸风场Vindeby设置于丹麦,当时的单机发电容量仅450kW、发电成本相当高昂,难以和其他技术竞争,各国也未有强力政策支持,在之后的二十年间并未见到显著成长。
直至2010年后,欧洲北海周遭各国政策推动力道加强,产业界可预见稳定需求,进一步带动供应链建置,需求与供给两者相互配合,整体装置量才有较佳的表现。根据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报告,2019年离岸风电全球新增装置量为6,145MW,较2018年大幅成长41.3%。
英、德、中、丹麦、比利时
离岸风电累积装置量前五大
在政府政策的积极推动下,截至2019年底离岸风电累积装置量前五大国分别为英国、德国、中国、丹麦与比利时,可以看出,当前离岸风电装设区域以欧洲北海周遭国家为主,其次为中国,其中欧洲又以英国、德国两国推动力道强、可开发区域广,占欧洲区2019年近八成新增安装量,其余国家仅有零星新增量。
在亚洲方面,中国政府于2016年发布「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设定2020年底风力发电累积装置容量达210GW,其中离岸风电占5GW,在2019年,中国单年新增装置量突破2GW,主要新增装置量来自浙江、福建、广东、河北等省份的沿海地区,目前中国沿岸各省已有众多离岸风场正处于开发前期,地方政府十分看重离岸风电可带来的产业效益。
全球离岸风电市场规模展望
目前离岸风电已装置容量有超过八成位于欧洲、二成于中国,发展区域相当集中,但随技术进步及发电成本下滑,预估亚洲多国在2020年后会积极将离岸风电纳入电力系统之中,成为达成减碳目标的关键一环。
展望未来五年离岸风电新增装置量,工研院预估,欧洲及中国等离岸风电应用先行国仍会持续增加装置容量、占有一定市场地位,在2020年后,新兴市场如台湾、日本、法国等风场将陆续并网,应用区域明显扩张,使离岸风电占全球风电市场比例持续提升。
日本则于2018年7月公布第五次能源基本计划,设定2030以及2050年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为减少对核电依赖及达成减碳目标,计划提出将再生能源「主力电源化」的概念。
「成本竞争力」及「稳定供电」为主力电源化的两大条件,离岸风电具备达成条件的可能性;且日本当前核能发电规划达成可能性低,离岸风电有机会填补核电无法达标造成的电力缺口。
2019年7月,日本政府指定11个一般海域的潜力离岸风电发展场址,虽然受到COVID-19疫情影响,行政时程略有延后,但已经正式于2020年7月启动第一次海域竞标作业,预计将陆续释出更多开发场址,带动日本离岸风电应用装置量成长。
离岸风电技术
被视为减碳、非核重要政策
由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全球长期性的共通目标,最新且最具影响力的巴黎协议更明确指出,应加强对再生能源的投资力道,每个国家依照自身的自然资源及发展态势,逐步将再生能源纳入电力组合之中,在基本的减碳之外,非核也成为部分国家努力的目标。
虽然离岸风电成本竞争力较其他主流再生能源技术(如太阳光电、陆域风电、地热以及生质能等)尚不具优势,但因较少土地使用纷争、容量因子相对较高、能大规模开发等特性,使其成为能源转型浪潮中备受期待的解决方案。
竞争性标案评选条件隐含产业在地化要求
在推动离岸风电的制度面上,中国、日本等市场采量化揉合质化的评选标准,量化标准主要评估开发商要求的收购电价,政府为减轻财政负担,诚然给予此部分较高比重,政府也渴望离岸风电供应链落地可能带来的经济效益与工作机会,因此评选标准中,均会评估风场开发对当地带来的产业效益。
惟观察欧洲经验,各国均有擅长的供应链区块,彼此交互支援,以利将成本最佳化;对照至亚洲新兴市场,预期也将复会制区域分工的态势,如何找到台湾在供应链的定位,将会是产业能否长续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