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汕尾充分发挥海上风电资源禀赋优势,加快海上风电开发建设步伐,海上风电产业初具规模。近日,汕尾后湖海上风电场接入系统工程投产,打通全国最大海上风电场上网通道,为汕尾新能源产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促进汕尾海上风电产业高速发展。
当天下午15时30分,汕尾后湖海上风电场接入系统工程——220千伏玄丰线首次充电正常,顺利投运,意味着汕尾打通全国最大海上风电场上网通道。
汕尾供电局项目管理中心 黎友舜:该工程全长22.270千米,塔基73基,投资约4647万元,建成之后将优化电力供应结构。
中广核新能源海上风电(汕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玉超:项目从5月份开工,克服了征地难、工期短、施工难度大等多种问题,最终在九月底顺利带电。
220千伏后湖海上风电场接入系统工程投产,打通了后湖海上风电场经汕尾220千伏丰港变电站的首个上网通道,为风电场今年底首批投产的6台风电机组上网提供了保障。
汕尾供电局项目管理中心 黎友舜:积极服务汕尾融湾强帯,助力汕尾打造能源基地,主动服务风电企业并网需求的重点项目。
中广核汕尾后湖海上风电项目总装机容量为50万千瓦,是国内在建单体容量最大的海上风电场,预计年上网电量13.89亿度,相当于每年节约标煤约45.3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90.35万吨。
中广核新能源海上风电(汕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王玉超:汕尾后湖海上风电项目以220kV电压等级接入丰港线,玄丰线从前期规划、审批、征地、建设到顺利带电得益于汕尾市政府和汕尾供电局的大力支持,后续在双方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加强交流、加强合作,为提高地区能源供应能力,缓解电力工业环保压力,助力地区经济低碳持续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该工程的顺利投产,得益于汕尾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汕尾通过成立了电网建设专班、开辟了全市电网建设绿色通道、集中力量攻克了青赔、交地、办证、实施、启动等环节,采取了一系列强而有力的措施,实现了一个月交地54基的“汕尾电网速度”,奋战148天创下汕尾供电局史上同等规模项目中用时最短的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