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海上风电业务逐渐兴起,随着相关技术成本不断下降,目前已成为清洁替代的重要领域,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聚焦发展海上风电。
新兴市场或将成为全球新增装机主力军。截至2020年底,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容量35GW,几乎是2015年前的三倍。其中,英国、中国、德国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位居前三,分别为10.4GW、9.9GW和7.7GW。如此规模海上风电已助力全球二氧化碳减排6250万吨,相当于减少了2000万辆燃油汽车的启动排放量。当前,英国、德国、荷兰等欧洲国家是海上风电发展高地并将继续引领整个产业前进;随着风电技术日趋成熟,新兴市场有望进一步打开,中国、美国、韩国等亚太地区国家或将成为新兴市场崛起的主力军,为全球海上风电未来10年发展注入新动力。
浮式风电技术推动深海域风电发展。全球海上风电可开发潜力超过71TW,其中约71%位于较深海域,而浮式技术可推进深海域优质风电资源开发利用,这种新一代风电技术赢得业内广泛关注和支持,2030年全球浮式海上风电装机总量有望超过15GW。2017年,在全球首座商业化运营浮式海上风场苏格兰 Hywind 项目正式投运后,美国雪佛龙、挪威石油、法国道达尔、西班牙伊贝德罗拉等国际能源公司相继宣布入局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三峡新能源、中国海装、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等多家中企也开始加大浮式海上风电技术的研发和投资力度。
政策激励与成本效益双轨驱动未来海上风电业务。2019年,日本颁布《海上风能促进法》,预计到2030、2040年拥有10GW、30GW海上风电装机;2020年,欧盟委员会发布“海上可再生能源战略”,提出2030、2050年实现60GW、300GW装机目标;美国能源部预测2030、2050年其海上风电装机分别达到22GW、86GW。全球风能理事会预计,2030年全球海上风电装机将超过200GW。政策激励与成本效益将成为未来海上风电发展双轨驱动力:一方面,各国设立了雄心勃勃的发展目标,制定了切实可行的的发展规划政策;另一方面,随着度电成本继续下降、碳减排效果日渐显著,如何充分利用海上风电资源或将成为控制全球温升、应对气候危机的关键。越来越多的传统能源企业也将向海上风电领域发展转型,凸显了该领域的巨大吸引力和发展前景。
全球海上风机运维将成为海上风电产业“新蓝海”。鉴于海上风机质保期、总服役期一般为5—20年,全球海上风机已步入“运维时代”。据伍德·麦肯兹预测,自2021年起,全球海上风电的运维市场规模年均增速将达16%;到2029年,年度市场规模将突破120亿美元;其中,欧洲、中国市场规模将达66亿、20亿美元。
放眼未来,如何更好地制定产业政策、协调政企合作、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应用范围是保证海上风电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而加快海上浮式风电技术的商业化进程是深度挖掘海上风电资源、加速能源转型的重要措施。让我们共同期待海上风电产业在落实联合国《巴黎协定》目标和全球能源转型大潮中御风逐浪、扶摇而上的精彩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