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退休3年多的谢长军,将无法安度这个牛年春节了。
2月8日上午,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发布消息:原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谢长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2月3日,“中国新能源电力圆桌”年终座谈会召开,谢长军还作为召集人主持会议并作了发言。
<span style="color: rgb(160, 160, 160); font-family: -apple-system, BlinkMacSystemFont, "Helvetica Neue", "PingFang SC", "Hiragino Sans GB", "Microsoft YaHei UI", "Microsoft YaHei", Arial, sans-serif; font-size: 17px; letter-spacing: 0.544px; text-align: justify; background-color: rgb(255, 255, 255);”>龙源电力
谢长军 资料图
公开资料显示,谢长军出生于1957年7月,吉林永吉人,东北电力学院(现为东北电力大学)热能动力专业本科毕业,长期在电力行业工作,历任水利电力部(电力部)科技司工程师,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科技部副处长,中能电力科技开发公司副总经理,龙源电力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党组书记,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党组副书记、执行董事,中国国电集团公司(现为国家能源集团)总经理助理等职。
2013年2月,谢长军出任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2017年底到龄退休。
长安街知事注意到,谢长军退休后仍十分活跃,经常参加电力行业的公开会议、活动。
谢长军深耕风电领域多年,其得意之笔是带领龙源电力成长为世界领先的风电运营商,退休后还将这段经历以《大风起兮》为名写作出版。然而,在企业高速发展的同时,作为“一把手”的谢长军很可能没有克制住自己的贪欲、将手伸到了不该伸的地方,也为今日的落马埋下了伏笔。
被媒体誉为“风电旗手”的谢长军
—-《访谈丨风电旗手:谢长军》:
在中国三十余年风电发展史上,谢长军是一个绕不开的名字。在他的主导下,我国快速拉开风电发展序幕,如今,中国风电装机量位居全球第一。他所带领的曾经默默无闻的龙源电力也成长为全球最大风电运营商。
2001年谢长军刚刚接任龙源电力总经理的时候,其优质的资产大部分都被剥离,剩下的只有两个火电厂的股权、雄亚维尔京公司、还有一家濒临破产的福霖公司,总资产只有30多亿元。
彼时,谢长军向分管龙源电力的国家电力公司副总经理刘振亚汇报工作,提出8个字的战略——稳定基础,两翼齐飞。稳定基础就是继续发展两个资产质量都很好的火电厂,这样可以支撑后面所谓的两翼齐飞;两翼中的一翼是以风电为主的新能源,还有一翼就是为了发展新能源来培育一支自己的技术团队。这个方案得到了刘振亚的肯定,同时也得到了国家电力公司主要领导的肯定。
危难关头,企业家的战略方向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公司的存亡。当年他选择还处于起步阶段的风电,如今龙源电力在风电行业的地位,证明了谢长军的前瞻性眼光。
“龙源能有今天的成就,除了天时地利人和,更离不开过去央企的科学管理模式,它对二级企业只管战略、管人才、管支撑,现在央企总部什么都要管,二级企业就没有那么大的积极性,我个人认为要充分放权给二级企业,让它有充分的自主权。我在任的时候龙源从头到尾都是自己做决策,向国电集团报告的就是年初投资计划和年底的运营情况,至于我们选谁的设备,做什么样的项目都是由我们自己决策的,所以效率就很高,决策很科学。现在这些事情都要总部批,不科学”谢长军说。
早年,中国风机市场曾被外资巨头垄断,中国本土企业不足五家,市场占有率仅为25%左右。
在当今中国最大两家风机巨头的创业故事里,龙源电力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谢总之于金风科技,不仅在于他能给企业容错的时间,还会详细记录帮助企业改善机组技术。金风科技早期的成功离不开谢总的大力支持。”金风科技董事长武钢回忆。
如今,国内风机出现大兆瓦趋势,引发广泛争论。对此,谢长军表示:“大兆瓦主要针对海上风电,目前看,国内海上风电比较成熟的设备是4~6兆瓦,因为运行验证了很长时间,龙源电力也做了很多项目,目前看效果不错。但是现在也提出7兆瓦、8兆瓦甚至到10兆瓦,我个人觉得,目前国内的配套还有些问题,有些部件还需要进口,试验期还有点短,所以盲目地全都大干快上,会存在一些隐患。可以慢一点,先做几个试点,因为很多东西都是通过时间考验才知道是不是有问题。”
当被问到,作为一名企业家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时,谢长军深吸一口气:“我个人觉得,中国的企业家挺难做的,因为很多时候,不是你想怎么样就能怎么样,因为上面有很多的制度要求,甚至很多制度要求对你公司发展不是很有利。我认为作为一个央企像这种新能源的企业家,第一,得懂专业知识,要主导整个公司的技术发展,有战略,还要以身作则。第二,得肯吃苦,因为做企业是累活,要去协调很多工作。第三,要有胸怀,能够包容一些人、一些设备或者一些技术出现一些问题,允许人家去改正、去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