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在玻璃材料上多年的积累,南玻A切入光伏产业后迅速得到了一线厂商的认可。站在新一轮高景气周期的潜在起点,公司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
9月13日,南玻A与国内第二大光伏组件厂商天合光能的一笔超200亿的订单吸引了市场目光。两家公司约定2023-2026年南玻A将向天合光能销售7万吨高纯硅料,订单总额达212亿元。市场测算这将为南玻A每年增加超过50亿的销售收入,以公司2021年全年136亿的营收计算,新增收入将接近4成。
南玻A在光伏板块的野心显然不止于此,除了目前在宜昌的10000吨/年的高纯晶硅产能外,也在大幅度的加码光伏方向上的投资。今年6月,公司公告计划在青海建设年产5万吨高纯晶硅生产线,总投资约45亿元,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每年将为南玻A带来销售收入33.89亿元,净利润8.63亿元,分别占公司2021年营收和净利润的24.9%和56.4%。
对于南玻A来说,其主营业务浮法玻璃和电子玻璃今年受到地产、汽车和消费电子等主要下游拖累,今年上半年都处于下滑态势,而太阳能业务已经成为其重要业绩支撑。据中国光伏协会的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共计78.7GW光伏组件,其中42.4GW出口欧洲,同比增长137%,国内新增装机30.9GW,同比增长137.4%。
下游需求的井喷,也令上游硅料供不应求,据测算2022年全球光伏硅料的市场就将达到68.33万吨,同比增长45%以上。这一点上看,南玻A虽然刚刚入场,但市场还有不少空白等待弥补。而根据光大证券的研究,凭借在玻璃材料上多年的积累,南玻A在2021年抓住硅料供给不足的时机切入高纯晶硅市场,产品质量及市场口碑迅速得到了如天合、晶科、阿特斯一线大厂的认可。
行业层面,硅料行业较光伏产业其他环节是一个高门槛高收益的环节,具有重资产、低周转、高回报率的特征。硅料作为光伏产业链最上游的原材料,和锂电池中的锂矿资源类似,也有着“得硅者得天下”的行业地位。
今年以来硅料价格涨幅已超30%。如果从2021年初算起,硅料价格的涨幅更是已经超过了超过240%。数据显示,国内多晶硅致密料均价已经从2021年年初的8.76万元/吨一路攀升至目前的30万元/吨。
熟悉A股的投资者,自然明白持续的涨价和利润的爆发总是相伴而生。事实上,硅料生产商们也是今年光伏行业高景气的最大赢家。来自光伏业内的声音普遍反应:“今年大部分利润都被上游硅料企业吃掉了”。
国内三大硅料巨头,新特能源、大全能源、通威股份上半年的业绩均出现爆发性成长,其净利润分别达到了56.17亿元、95.25亿元、122.24亿元,利润增速也都在三倍以上。而和硅料上游的“暴利”相形见绌的是,作为光伏组件领头羊隆基绿能上半年的毛利率同比下降了超过5个百分点,隆基上半年营收504亿元,同比增长43.64%,但净利润仅增长了不到30%,相比硅料300%以上的利润增速,不得不说今年组件厂商都是再为硅料厂打工。
出现硅料的迅猛的涨价势头,除了短期的供需错配,光伏内在的产业逻辑也早已为此埋下了伏笔。硅料作为上游的扩产周期在12-18个月左右,建成后还需3-6个月的产能爬坡期,这一点远高于下游各个环节。这便导致了在光伏需求高速增长之时,硅料的供应远远无法跟上产业链上的其他环节。当有限的产能遇到无法满足的庞大的需求时,涨价就无法避免,上文所提到的硅料高门槛高回报的属性则体现得淋漓尽致。
9月8日,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以避免多晶硅价格被过度解读、造成误解为由八年来首次暂停多晶硅报价。而上一个在持续涨价后暂停报价的原材料品种是动力煤。2021年5月11日,中国煤炭市场网也以动力煤市场持续异常波动,为稳定煤炭市场价格为由暂停发布CCTD环渤海动力煤现货参考价。
而在此之后市场都看到了,煤炭行业便进入了一轮高景气的“超级周期”,这一次换成硅料又是否会重新上演相同的剧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