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光伏电站投资有风险?如何规避?

光伏电站是一项新型投资方式,在其长达20多年的运营期间,除去不可抗力等会造成电站毁损灭失的风险因素,其长期收益是非常稳定客观的,因此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投资者。但光伏电站投资也具有前期投资成本大、回收期较长的特点,这一点也极大限制了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一般而言,电站收益来自企业电费、上网电费和度电补贴收入,但风险则贯穿于整个电站项目建设及运营期间,所以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做好项目投资评估工作。

一、直接影响电站收益的因素

电站收益=企业电费+上网电费+度电补贴收入

其中,企业电费=发电量×自发自用比例×企业电价

上网电费=发电量×余电上网比例×上网电价

度电补贴收入=发电量×度电补贴

由上述公式,电站发电量及电价水平(度电补贴为全国统一,企业电价及上网电价则因地域不同而差别,此处均称电价水平)和自发自用比例是影响电站收益最重要的三个因素。

1、电站发电量

电站发电量与太阳辐照量、光伏组件转换效率以及光伏组件年发电衰减率相关。辐照量是评判某个地区是否适合投资光伏电站的重要自然因素,我国一类资源区太阳能资源丰富,同等条件下电站发电量远高于三类资源区。另外,组件的转换效率也是影响电站发电量的重要因素,单晶硅组件转换效率高于多晶硅组件转换效率,但单晶硅组件成本较高,目前分布式光伏发电市场仍以多晶硅组件为主。

一般而言,在电价水平及电站自发自用比例相同的情况下,单位发电量越高,电站收益越大。

2、电价水平

目前大多省市的一般工业及大工业用电执行峰平谷电价以及峰平谷发电时段比例,而上网电价则按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计算。在单位发电量及电站自发自用比例相同的情况下,电价越高,电站收益越大。

3、自发自用比例

自发自用比例与企业年用电量、年发电量、每天工作时间、年假期天数、休息时厂房设备是否负荷等因素相关,自发自用比例越高(即企业使用光伏电力的用电量越高),电站收益越高。

一般而言,发电量水平及电价水平是确定项目开发区域的重要因素,而当地政府的支持力度及经济发展水平也是很重要的参考指标。在确定了项目开发区域后,关于某个单体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则着重需评估该项目预计的自发自用比例并基于发电情况和电价情况计算该项目的内部收益率。

二、风险控制流程

在评估某个单体项目时,对其每一个阶段和过程都需要进行严格的控制,特别是签订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协议之前的项目前期评估,主要是从技术、财务及法律角度评估项目的可行性。同时项目实施及运营阶段的控制也很重要,它直接关系整个项目的实际盈利能力。归纳而言,单体项目需进行以下阶段的评估和控制:

(一)前期评估

1、初步开发:针对单体项目需根据企业的行业条件、屋顶条件、企业用电情况、企业经营状况、信用度、房屋及土地产权等情况来初步评估该项目是否具有继续开发的必要。

2、技术评估:从屋顶结构及承载、电气结构及负荷等技术方面判断项目的可实施性,同时评估计算该单体项目的装机容量、单位发电量及自发自用比例等基础数据,从而形成初步技术方案,并为财务评估提供依据。

3、财务评估:通过对项目进行初步投资效益分析,考察项目的盈利、清偿能力等财务状况,判断该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一般要求项目内部收益率不低于9%。财务评估的主要经济指标如下:

(1)装机容量:电站装机容量首先是由屋顶可用面积和变压器容量决定的,但因电站自发自用比例越大收益越高,因此企业用电情况对装机容量的多少也有限制。在保证基本收益的情况下,电站装机容量应结合屋顶可用面积、变压器容量和企业用电情况来综合确定。一般需技术部门进行初步设计和组件排布,同时充分考虑建筑物阴影遮挡等问题,综合评估项目预计安装容量。

(2)首年发电量:电站每年的发电量是以一定比例逐年衰减的,必须测量出首年发电量才能计算每年的发电情况。影响发电量的因素除了太阳辐照量和组件转换效率以外,屋顶类型、电站朝向、电站关闭时间等也会对电站发电量产生影响。光伏电站是将光能转化为电能,电站接收的光照越多,则发电效率越高,因此电站朝向、倾角等设计的科学性非常重要。就屋顶类型而言,水泥屋面电站可按最佳角度安装,其发电量稍高于彩钢瓦屋面电站。

(3)自发自用比例:其重要性上文已叙述。

(4)用电电价及电价折扣:用电类型不同其电价也不同。大工业用电,其屋顶条件好,但有时段电价,因此平均电价较低;而一般工业用电、商业用电屋顶面积小,但无时段电价,因此电价相对较高。

(5)单位建设成本:除电站主要设备和工程费用外,不同企业的个体需求也会增加电站的建设成本,并最终影响收益率。尤其是分布式屋顶电站,受限于建筑物屋顶情况,对建筑物的结构、承重等具有一定要求,部分不达标的屋顶需通过刷漆、换瓦等方式进行改进,但同时也会相应增加电站建设成本。因此每个单体项目,需技术部门和商务部门等综合评定该项目的单位建设成本。

4、合同谈判及审查

(1)合同能源管理节能服务协议,即EMC合同

EMC合同是光伏电站投资建设最重要的一份合同,是电站投资建设的合法性依据,其合同双方是投资者和用电人。签订EMC合同的目的是为投资者建设光伏电站并售电给企业使用,围绕这一目的延伸出合同双方的权利义务及风险分配。合同谈判即就双方的权利义务及风险承担进行协商洽谈。合同谈判中企业的几个重要关注点分别是,合同期间、电价折扣、屋顶维修责任、电能质量问题、电站搬迁事项及其他违约责任,如企业破产等企业无法继续履行合同的情况,等。审查合同亦主要是对其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分析判断并进行调整,尤其是上述几个关注点。

5、项目评审

上述评估和判断是各部门独立进行的,在EMC合同签订前需进行一次系统的项目评审会,要求合同主办部门、技术部门、财务部门及项目管理部门等相关部门均参与评审。

合同评审会的目的即在于了解该单体项目在技术、工程施工及后期运营上的可行性、该项目的投资回报、法律风险控制的合法合理性等。同时,与其他关联部门进行对接,对该EMC合同的权利义务进行评述,有特殊要求的需进行协调,以便更明确的履行合同义务、实现合同权利,这也是合同评审会的一个重要目的。例如,因光伏电站项目是交由第三方进行施工的,在EMC合同中可能对于施工有特殊的要求,若EPC合同主办部门对该特殊要求不知情,在EPC合同中未对对该要求进行处理,则会存在因投资方违反EMC合同而被相对方追究责任的风险。

(二)项目实施及建设

光伏电站项目主要通过招投标确定组件供应商及EPC方(即项目施工方),其中组件采购费用和工程建设费用约各占电站总投资的一半,因此组件采购合同和工程建设合同的履行状况十分重要。

(1)组件采购合同:组件交付义务一般在项目开工后,组件质量问题是最值得关注的履行事项。首先,组件质量标准及责任承担需明确;其次,产品监造、出厂试验、验货及验收测试等都要严格按标准及规定执行。

(2)建设工程合同,即EPC合同:建设工程合同的基本权利义务请参照合同法的相关规定,此处不予赘述。在光伏电站项目施工过程中常会出现的问题是,施工方不按规定操作、随意踩踏组件。为减少不必要的诉累,在施工过程中应加强监管,并在合同中约定EPC方的严格责任。

在光伏电站竣工前,组件损坏的原因可能是多方的,但该责任具体如何承担则较难处理,如果事后通过谈判和诉讼解决,会严重延误工期导致损失。因此,关于组件质量问题的风险承担,投资方可与EPC方和组件供应商共同协商确定一个时间节点作为风险转移时间点。一般买卖合同标的物损毁等风险在交付时转移,质量问题除外。在此可约定(仅供讨论),在组件交付前所有风险由组件供应商承担,交付后由EPC方承担,在发生风险事项后EPC方无论原因必须先行赔付或以其他损失最小化方式承担责任,如事后经鉴定全部或部分属于组件供应商原因导致的,EPC方可再向供应商追偿。

(三)项目运营维护

项目的运营维护工作是否做好,直接影响电站的使用寿命和收益情况。评估运营维护工作,主要需防止第三人破坏发电设备,同时出现故障后要及时修复。

光伏电站是安装在用电人屋顶上的,在用电人控制范围内,通常电站设备被破坏或故障,用电人能比投资人更快发现并及时反馈给投资人。所以在运营维护过程中需要注意与用电人稳定友好的合作关系也是电站长期稳定运营的重要保障。

三、常见投资风险

在上文我们已经对整个项目的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包括技术评估、财务评估及法律评审等,但这些都是在理想状态下对电站的常态事项进行的评估。光伏电站的运营期限长达20多年,在此期间有许多可控与不可控的风险,需要投资者进行全面评估,并找出风险应对措施,最大限度降低电站投资风险。以下将对电站投资的最重要几个风险点进行分析。

(一)风险因素

1、房屋产权人与用电人不同

在实操中,经常会出现用电人与产权人不一致的情况,EMC合同不能对抗产权人的所有权,因此必须经产权人同意投资人合法使用厂房屋顶并出具建设场地权属证明,从而排除投资人侵犯第三人权益的风险。具体分析请参见本人另一论题《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中用电人与产权人不一致的情形与处理方法》。

2、设备质量问题

光伏组件是光伏发电站最重要的设备,一般是独自招投标。而组件较易发生隐裂、闪电纹等问题,但可能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很多,因此设备尤其是组件的质量问题非常值得关注。组件质量问题的风险主要在交付后。对投资者而言,虽风险不转移,但交付后发现质量问题仍会对投资者产生不利影响,因此,在组件采购合同中要严格规定保质期、质量问题的范围以及发生质量问题后的救济方式,以便于事后维护自身权益。

3、工程质量问题

在光伏电站建设施工过程中,极易因操作不当导致设备损坏等问题,如卸货、安装、保管等过程都可能因操作不当导致组件损坏,除需加强监管外,在EPC合同中也要严格规定施工方的责任。

有一种较为常见但重要的情况,组件损坏可能由质量问题和操作不当共同引致,在这种情况下,难以区分双方各自责任大小,不利于投资者权益保护,那么事先约定双方的权责就十分必要了(详见上文建设工程合同第二段)。(组件损坏可能由质量问题和操作不当共同引致,属于侵权责任法规定的共同侵权行为,虽然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救济,但本文主要讨论电站投资评估事项,旨在通过项目评估在项目实施前最大限度降低各种风险和成本,因此此处不予赘述。)

4、电站建设期延长

光伏电站投资建设中,电站建设期的长短关系投资到资本化问题和投资回收期问题,电站建设期越短,就能越早获得电站收益和资本回报。但实际施工建设中,经常会出现工期过长的问题。究其原因,一是项目施工计划和施工进度没有控制好,出现设备供应与施工建设脱节的严重问题;二是个别项目就维修屋顶未能与屋顶权属人达成一致,极大影响项目正常施工进度。因此,在项目开工前,首先需做好项目技术勘察,就维修事项提前与屋顶权属人达成一致意见,其次必须制定详细的施工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实施。

5、企业拖欠电费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收取电费首先需确定电表计量装置起始时间和起始读数,但因计取电费直接关系EMC合同双方利益,在实操中,投资者较难就计取电费的起始时间和起始读数与用电人达成一致。因光伏电站需并网,有供电部门介入,此时可借助其公信力,在EMC合同中约定以供电部门计量的起始时间和起始读数为参照。

另外,在电站进入稳定运营期间后,用电人也可能因经营状况恶化或与投资者产生冲突等原因而拒交或拖欠电费。因此,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充分了解该用电人的财务状况和信用度,综合评估其拖欠电费的可能性,同时在EMC合同中也要明确约定拖欠电费的违约责任。

6、电站设施被破坏

电站设施被破坏的原因很多(此处主要讨论在项目运营阶段的电站设施被破坏,至于项目建设阶段的破坏在前文设备质量问题和工程质量问题处已进行讨论),如不可抗力、意外事故、人为破坏等,其损失可大可小,小则需维修发电设备,大则电站损毁。一般遭受上述不可抗力、意外事故等非人力控制因素破坏的,电站所依附的屋顶也会遭受致命损害,通常这种情况的发生并非用电人过错,且用电人自身也遭受极大损失,此时要求用电人承担责任也不实际,因此购买电站财产保险十分重要。而在人为破坏的情况下,则可根据过错责任要求破坏者承担相应责任,而用电人也需尽到通知和减少损失的义务。

7、用电低于预期

自发自用比例低也即用电低于预期。投资者在项目实施前需了解用电人的行业发展前景及用电人自身经营状况,如能在EMC合同中约定最低用电量则能有效避免这一风险给投资者带来损失。但通常情况下,在EMC合同中投资者仍是处于劣势低位,用电人一般不会接受最低用电量。所以投资者必须在项目实施前精确评估单体项目的自发自用比例,将该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8、发电低于预期

新建筑物遮挡阳光、系统转换效率降低、组件损坏以及太阳辐照降低等均会导致电站发电量低于预期值。首先,购买发电量保险;其次,对于系统效率可在组件采购合同中作出约定,由供应商对系统效率作出保证;第三需要到工业园区等机构了解园区发展规划,预判合同期内项目场地周边的开发情况,并由技术部门判断其对电站发电情况的影响程度,从而更精确地计算每年发电量和电站收益。

9、建筑物产权变更

屋顶业主破产、建筑物转让以及国家征收征用等都可能导致建筑物产权发生变更。首先投资者需了解用电人经营状况,评估其合同期内破产、转让建筑物等的风险,并通过当地政府等途径了解合同期内有无征地规划等情况;其次,要求用电人在建筑物产权变更情况下要先与新产权人达成协议,由新产权人替代用电人继续履行合同,即债权债务的概括转移。

10、建筑物搬迁

用电人生产发展等需要以及国家征收征用等均可能出现建筑物搬迁的需要,因此投资者需了解用电单位的发展规划,评估合同期内其搬迁的可能性,并在EMC合同中约定发生建筑物搬迁事宜的,光伏电站随建筑物搬迁或由用电人提供同等条件的新建筑屋顶给投资者。

(二)解决措施

从对上述风险因素的诱因及其解决方法的分析来看,防控上述风险主要有三个步骤。一是全面综合了解各风险的成因,将其量化为风险成本,并反映在财务评估模型中,综合各方面因素评估单体项目的投资收益情况。二是在相应的合同中约定出现各风险后的救济方式。三是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积极预防上述风险的出现。其中前两个步骤在项目实施前必须完成,如此可将上述风险控制在投资者可接受的范围内,并提高投资者的投资信心。

四、结语

近年来,分布式光伏发电站投资越来越得到国家和当地政府的支持,加上江苏、山东、浙江等光伏大省良好的示范效应,越来越多资金进入分布式光伏发电投资市场,譬如恒大强势进军光伏行业,也再次印证光伏发电行业的巨大潜力。但光伏发电行业在国内仍属于新兴行业,各方都处于探索阶段,未来还充满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实现电站利益最大化,电站的投资评估必须严而待之。

延伸阅读:

【并网光伏电站投资风险分析】

光伏发电站的建设周期短,上网电价高,环保效益好,在国家光伏发电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近年来我国光伏发电的发展势头迅猛。并网光伏电站在其前期、建设和生产的全生命周期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但是光伏发电项目并没有一套成体系的风险分析系统,当风险发生时,投资者没有预先制定应对措施,从而蒙受不必要的损失。

并网光伏电站投资风险分析的意义

(1)通过对影响光伏电站投资目标实现的各种风险进行初步的识别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将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以及风险发生后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保障投资目标的实现;

(2)使投资者对光伏电站项目的风险有一个更为直观的认识,保障项目的科学决策和管理;

(3)避免光伏发电产业恶性竞争,保障光伏发电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并网光伏电站投资风险识别和分析

并网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中伴随着很多的风险,这些风险会影响光伏电站的规模、经济效益、安全、环保及投资者的投资战略,从而给项目带来损失,影响投资目标的实现。以下是普遍存在于并网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中的风险事项。

3.1 影响并网光伏电站规模的风险

(1)场址选择的风险。1万kW规模的并网光伏电站需占地0.25km2,电站占地面积较大。由于电站规划场址涉及到部分不可开发、利用的土地,导致项目的规模缩小。

(2)土地权属的风险。并网光伏电站需要征(占)用土地来布置升压站、现地配电装置室及光伏电池板,因此需要从当地政府或者居民手中征(占)用土地。由于当地政府或部分居民不愿将其土地的使用权出让给投资者,导致项目的规模缩小。(3)政策的风险。由于当地政府或居民对光伏发电项目有偏好,不支持光伏电站的建设,或者由于光伏电站的建设不符合当地发展的需要,导致项目规模缩小或流产。

3.2 影响并网光伏电站经济效益的风险

(1)送出线路的风险。并网光伏电站送出线路的建设者为当地电网公司。由于送出系统的建设与光伏电站主体工程的建设进度不一,电站建成后不能及时并网发电,导致电站建设成本和工期增加。

(2)限电的风险。国内很多光伏电站建设区域过于集中,而区域内送出系统容量不够或电力不能够完全消纳,从而限制光伏电站的出力以保证区域内电力系统的平衡,导致光伏电站弃光限电。

(3)上网电价波动的风险。受国家政策影响,并网光伏上网标杆电价变化较快,2011年和2013年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两次进行调整。如果光伏发电上网标杆电价继续降低,就会导致光伏电站收益率降低。

(4)光伏组件价格变动的风险。近年来受光伏组件厂商盲目扩张、国际市场需求变化(美国、欧盟“双反”调查)、硅原料价格波动的影响,光伏组件价格波动较大,由2011年的6元/W,下降到2013年初的4元/W后,又升到2013年底的4.5元/W,可见近年来光伏组件价格变化速度非常快。光伏组件价格上涨就会导致光伏电站建设成本的增加。

(5)光伏组件性能不达标的风险。光伏组件的生产过程中对环境、原材料的要求较高,而部分光伏组件生产过程中受到外界一定的影响后,光伏电池组件发电转换效率偏低,从而使光伏电站建成后的实际发电量达不到设计水平;或者由于光伏组件质量不达标,维修、更换组件频繁导致项目成本费用增加、发电量降低。

(6)当地大气环境变化的风险。由于全国大气环境的恶化,或者由于光伏电站建设地附近有大型化工企业排放污染气体,使得当地出现雾霾天气,空气透明度下降,地面接收到的太阳能辐射减弱,导致光伏电站发电量降低。

3.3 影响并网光伏电站安全及环保的风险

(1)环保的风险。项目的环保有对项目本身、周边居民以及社会负责任的要求。在电站建设时需要大量进行施工,会有一定的噪声、空气污染,并会产生一定的施工废弃物,最后使得项目周边环境受到破坏。

(2)安全建设生产的风险。在建设、生产过程中由于机械故障、自然灾害、运行操作失误等原因使人生安全受到威胁,导致项目安全生产受到影响。

(3)群体性事件的风险。由于项目被毁谤、错误宣传或项目的建设影响到相关者的权益,产生社会矛盾和不稳定因素,引发群体性事件或个体极端事件,导致电站的安全受到影响。

3.4 影响投资者战略投资的风险

战略投资指投资者为了以后获取更多的项目而做的投资。

(1)其他相关者利益遭受到损失的风险。投资者因为各种原因,未及时缴纳征地费用、税费或由于其他原因侵占了当地政府、居民的利益,使后期项目的开发受到影响。

(2)项目未按时建成投产的风险。并网光伏电站项目在完成备案手续后,未按时动工建设,使得各级政府不能按时完成建设指标,从而收回该项目的开发权,并影响投资者后期项目开发权的获得。

并网光伏电站投资风险控制措施

根据以上对并网光伏电站风险事项的识别和分析,初步了解了各风险事项的成因和会产生的后果,并依此建立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4.1 并网光伏电站规模的风险控制措施

(1)场址选择的风险控制措施。项目前期工作中,从地方国土、林业、旅游等相关部门收集详细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资料,明确光伏电站场址是否涉及压覆矿、基本农田、军事设施与管理区、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和宗教文化区。如果场址涉及以上不可利用的区域,重新进行电站场址选择。

(2)土地权属的风险控制措施。光伏电站的用地范围确定后,立即开展实物调查,与当地政府、土地使用者协商征(占)地事宜,尽快与其达成协议,完成土地征(占)用手续。在未达成土地征(占)用协议前,绝不开工建设。

(3)政策的风险控制措施。项目前期工作中,及时了解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意愿与当地的发展规划,向当地政府和居民做好光伏电站的宣传工作,让其了解光伏电站建成后的经济效应、环保效应、政治效应等,从而接受本项目。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光伏电站投资有风险?如何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