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产能迭代加速,行业全面迎来166时代

2020年,光伏行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经济动荡和平价时代的加速到来,使光伏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硅片环节因技术迭代与技术博弈打响的“尺寸战”,尤为抢眼,产业链相关企业再次面临发展抉择。

这场“尺寸战”的主角指向了“182mm和210mm”,双方的博弈声此起彼伏。这股风浪也让去年刚刚兴起的“166mm”略显黯淡,似乎有种“166mm”热得快、冷得也太快的感觉。

真的是这样吗?“166mm”的生命上限到了吗?显然没有。恰恰相反,自今年平价/竞价项目快速启动以来,“166mm”成为了业主们的超值选择。“182mm和210mm”是企业们对未来的一种提前布局,并不会影响眼下“166mm”的活跃程度和市场空间。

同时,由于光伏场景存在差异化,我们判断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是“166mm”和“182mm”同步向前推进的局面。

“166mm”维持市场高活跃度

笔者此前已经对“182mm和210mm”未来的规模化、可行性发展进行了分析,在此不做赘述。着眼于当下,“166mm”的供需局面实际是颇为紧张的。

今年1~6月份,中广核、华能、中能建、中电建、中核集团、大唐等12大能源央企陆续启动了光伏项目(含设备采购)的招标工作,规模累计35GW。目前已经有10GW左右的项目完成招标,并公示中标结果。从中标情况来看,400W+组件占比在八成以上!

此前,已经在电池及组件端实现量产化应用的“158.75mm”尺寸的铸锭单晶硅片,72片版型的整片组件功率,接近70%的产出比例可以达到390W以上,但是时移世易,这个功率段的组件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了。

去年是“166mm”尺寸硅片的发展元年,它的出现,比“158.75mm”尺寸的72片组件功率整体提升约35W,若叠加半片技术,72片版型166铸锭单晶的组件功率可以再提升5-8W,均值达到430W以上。引领行业快速进入了组件400W+的时代。

综合产能供应、投资成本、转化效率以及发电收益等多重因素,业主在今年的大型项目招标中不约而同地的选择“166mm”是明智之举,另外,从中标价格来看,400W或以上的单晶PERC组件的中标价格区间在1.38元/W-1.625元/W;单晶双面440W光伏组件中标价格大多数维持在1.41元-1.49元/W。显然,价格已经比去年降低了很多。

“166mm”如今的性价比优势,已经成为它在市场维持高活跃度,且需求强劲的关键。多家行业分析机构和证券研究所判断,大尺寸组件是必然趋势,但“166mm”一时半会儿不会退出历史舞台,它依然在聚光灯下,因为任何项目的开建,都需要在组件成本投入与增发电量之间寻找平衡点,以实现最低
LCOE。

市场选择了“166mm”可它的供应能力如何?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曾预计,2020年中国光伏组件的产量或将触及107GW左右,因此166组件的整体产能及产量占比,有望在今年升至高峰。

根据前不久能源一号的统计数据,今年隆基的166mm组件产能有望达到25GW,预计晶澳太阳能和阿特斯等公司的同类组件总产能也在快速释放,约10GW左右。

此外,东方日升、天合光能、正泰新能源、协鑫集成、亿晶光电、唐山海泰、潞安太阳能,以及林洋能源、正信光电、晋能科技、中南光电、航天光伏、东鋆光伏等均是提早入局、快速上马166mm的组件产能。

因为看好这片市场,亿晶光电、中节能太阳能镇江公司、赛拉弗等企业,纷纷在今年陆续进行产线改造、技术升级或新线投放,瞄准166mm组件市场出手。

虽然“182mm和210mm”这场技术博弈战打的火热,但国内头部组件企业,还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眼下更实用的“166mm”上面,毕竟不管是谁,只有先活好当下,才能更好的展望未来。

“预计166mm组件在今年会投产总计50GW的规模”、“今年166mm的可供应产能应该在50GW~57GW”,这样的预估数字,要么出自行业专家,要么来自专业调研机构,一般偏差性不会太大,再结合今年众多头部企业们在“166mm”组件产能上的动作,今年释放50GW以上的产能供应量应该是没有悬念的。

也就是说“166mm”虽然需求旺盛,但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出现“一片难求”的局面。

“166mm”与“182mm”将各领风骚

今年“166mm”市场需求旺盛、产能供应量充足,是毋庸置疑的,到明年“166mm”组件的需求和产能都会得到充分释放,价格也有可能进一步下降,所以“166mm”组件还有可能会迎来规模化应用的小高峰,某行业专家对笔者说。

出此判断还有一个原因,激战正酣的“182mm”和“210mm”,虽然主战者们都宣布了扩产能计划,少则3GW,多则10GW,总体算下来也在30GW以上,但是从宣布计划,到产业链上下游齐力行动,也是需要一个过程和响应时间的。

而且,有一个很客观的问题,不论是“182mm”还是“210mm”,这样的大组件,用在大型地面电站项目上,会带来降本增效的明显优势,但却不适合用在分布式项目上。

大尺寸组件增加单块组件功率的同时,会增加它的自重,以及面积,对于支架强度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相应也会增加支架的成本;大尺寸组件也增加了安装人员安装难度,有可能会增加安装人员数量或时间,相应增加安装成本。成本增加意味着项目回收期增加,对于分布式项目来说这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此外,由于组件尺寸面积增至“超大”,导致屋顶部分狭小面积无法布置,影响容量,进而影响项目收益。

这应该也是很多一线光伏组件企业一边进行“182mm”和“210mm”的技术博弈,一边继续规划上马“166mm”组件产能的原因。经过前2~3年的市场积淀与洗礼,分布式市场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成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应该不会有企业主动放弃这块大蛋糕!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两种规格尺寸的组件,各有其应用场景上的优势,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将会进入“166mm”与“182mm”各领风骚的时期。

光伏市场追求降本增效、追求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要求我们针对不同尺寸和使用环境的进行精密的计算,通盘考虑上下游资源配置,进行匹配性的设计与制造,从而追求极致成本、极致效益。

由此,在实现“极致成本、极致效益”这个目标上,笔者认为,“166mm”市场需求旺盛、供应充足,是时下优选;放眼未来,提早布局“182mm”,可为未来有备而战。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产能迭代加速,行业全面迎来166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