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国的情况类似,技术落地也有需要解决的问题,项目负责人想证明靠本土的力量也能应对气候变化。和摩洛哥南部绝大多数地区一样,提兹尼特(Tiznit)省经济条件落后,几乎每天都有停电发生。
但是在一个叫做Tahala的村子,情况正在改变。11月10日,联合国摩洛哥气候大会的第四天,来自Tahala村的两位村民和项目人员向现场参会人员介绍了村子里的光伏发电项目。
图注:Tahala村民介绍光伏发电项目
Tahala村大概有1500人,电力和水源是当地人生存的两大难题。虽然摩洛哥已经有电网分布,但是在偏远地区,就像中国的一些农村地区一样,时有停电发生。
水源则是另一个难题。在Tahala村,只有使用水泵抽水才能获得用于灌溉和饮用的水,但是因为水泵的使用需要电,这就意味着村民必须花钱才能灌溉农田、获得饮用水和生活用水。对于还挣扎在贫困线上的村民来说,钱总是不够花。
图注:Tahala村
在1992年全球达成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里规定,向包括摩洛哥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是发达国家必须履行的责任。
但实际上,“发达国家的技术在我们这里往往并不一定好使”。绿色和平在摩洛哥责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工作人员朱利安·睿赛提(Julien Jreissati)说。
“我们利用了已经由摩洛哥阿雅德大学和卡萨布兰卡科技园共同研发的智能电网技术,然后将这套技术搬到了Tahala村子”。
简单解释下,村子里的光伏发电是这样的原理,有太阳的时候使用光伏板发电,没有太阳的时候使用公共电网的电力。
图注:太阳能维持着村子里的稳定电力
朱利安告诉记者,今年6月,光伏项目在Tahala村正式安装,“一开始村民们并不是十分感兴趣,因为他们觉得不能从中获益,但是随着我们的项目逐渐进行,村里开始支持我们的工作”。
随后的四个月,光伏项目顺利在Tahala村的13个公众场所使用,能够为这些公众场所提供稳定的电力支持,包括学校、图书馆、村子里的诊所、网吧、妇女活动中心等等。
图注:绿色和平工作人员朱利安
图注:使用光伏后正在上课的学生们
好奇的记者问,为什么村子里会有妇女活动中心。朱利安说,因为当地的文盲率较高,有近一半的人不识字,所以为了普及教育,提高识字水平,摩洛哥在很多村子里都设置了妇女活动中心。
在成功为13个公众场所供电后,朱利安和他的同事希望能用光伏解决水泵的供电问题,最终在10月份,Tahala村的村民能够用免费供电的水泵,抽取灌溉用水和生活用水。这让当地村民能够开始存钱,为自己的未来和孩子们的未来做打算。
图注:光伏落地后,终于有了免费的灌溉水和生活用水
在Tahala村的农田里,生长着传统的摩洛哥农作物,这些农作物在成熟后会变成在全球畅销的“摩洛哥坚果油”,在某宝上也很畅销。
妇女活动中心代表法蒂玛(Fatima)说,现在,我们的孩子想的不是继续留在村子里做农民,而是计划在长大后能够在卡萨布兰卡甚至巴黎这样的大城市读书、工作。
图注:Tahala村的孩子
“这个项目,从智能电网开发、项目资金支持、绿色和平的落地工作,都是利用摩洛哥本土的技术和资金完成的,没有任何发达国家的支持”,朱利安说,“我们想证明,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难题,靠本土的力量也能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