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光伏发电等项目不断上马,着力推进崇明碳中和岛、长兴低碳岛、横沙零碳岛建设
万众期待的2022卡塔尔世界杯目前正在如火如荼进行中。而从开幕式开始,“中国元素”就活跃在赛事的方方面面,除中国制造、中国裁判、中国“使者”大熊猫外,中国光伏“出战”世界杯的消息也接连登上热搜——这座由中企承建的卡塔尔阿尔卡萨800兆瓦光伏电站,可以满足卡塔尔全国峰值电力需求的10%,大幅提升可再生能源在卡塔尔能源消耗中的比重,助力卡塔尔兑现举办“绿色世界杯”承诺。
充分利用资源的“光伏发电”项目,在“东海瀛洲”生态岛崇明也有“同款”。
在崇明西南端的绿华镇华星村,一排排光伏板依次排开十分壮观。这里是绿华镇“渔光旅”光伏发电项目的所在地——成方连片的光伏板方阵,架设在宽阔的水面上,光伏板下方水域进行螃蟹养殖,形成水上发电、水下养殖的发展模式。
“螃蟹喜凉,尤其是像夏天连续的高温天气,有了光伏板的保护为清水蟹的生长提供了更舒适的环境,住上了‘空调房’。水下,清水蟹静静生长;水上,光伏设备吸收光热转化成电能,这种‘渔光互补’模式既能养殖又能产生绿色能源,节约了土地资源。”项目负责人王子源告诉记者。
近年来,绿华镇不断提高清水蟹养殖水平,为进一步发展产业,助力乡村振兴,2018年11月,绿华镇政府与华电上海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双方在绿色能源、现代农业、田园综合体等绿色经济领域开展多形式的合作,着力建设“渔光旅”光伏发电站等项目。据了解,该项目总容量44兆瓦,投资2亿多元,一期项目1200多亩,已于2021年建成实现并网发电,与相同发电量的火电厂相比,每年可为电网节约标煤约1.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3.9万吨。
“一期项目已并网发电近一年半,我们从实践中吸取经验,优化光伏板布局设计,再稳步推进二期的开工建设。”王子源介绍,目前,二期项目也在积极筹建中,除了清水蟹养殖、光伏发电之外,还将融合乡村文旅元素,在充分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设计打造光伏大棚、“趣味光伏”等特色衍生项目,通过多层次展示光伏科技、现代农业和自然风光,带动周边水产养殖、餐饮民宿等产业发展。“二期项目预计890余亩,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壮大当地产业经济、带动群众增收,也是为实现‘碳中和’愿景贡献力量。”
绿华镇“渔光旅”光伏发电项目,是崇明区探索生态发展、推进碳中和岛建设发展的缩影。近年来,通过不断探索,崇明已先后在陈家镇、横沙乡、绿华镇等建成多个光伏发电项目。此外,港西镇、中兴镇等也在推进“渔光互补”项目建设。
以港西镇128兆瓦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为例,该项目聚焦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通过对土地的高效复合利用,实现电力生产、渔业养殖的双重收益,着力打造集生态化、智能化、规范化于一体的现代绿色渔业示范区和渔光互补生态养殖科教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年均发电量约1.4亿度,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4.34万吨,减排二氧化碳约10.83万吨,大幅提高崇明地区清洁能源比例,对构建绿色低碳生产生活理念、打造美丽乡村、建设世界级生态岛具有重要意义。
作为世界最大的河口冲积岛、中国第三大岛,崇明是上海的“绿肺”,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长江“门户”、长三角“前厅”。“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当前,崇明正在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坚持减排、控源、固碳、增汇并举,努力将崇明岛建成碳中和岛,长兴岛建成以国际领先水平海洋装备业为特色的低碳岛,横沙岛探索建设零碳岛,为早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贡献崇明案例。而“双碳”目标下,崇明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光伏项目的落成启用,为碳中和岛建设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生态立岛,崇明已走过20个年头,20年来,崇明先后关停了近千家能源消耗大的重污染企业,为减碳打下了基础。在生态发展的绿色引领下,重点聚焦能源结构,构建新型电力体系,推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 2018年,上海申能崇明燃气电厂首台机组发电,在天然气清洁能源的应用上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陈家镇、绿华镇、横沙乡的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光伏项目相继建成启用;除了光照赋能,风电场等项目也在将产生的动能源源不断转化为电能……
实现“双碳”目标,更离不开全民参与。在横沙岛,处处可见“减碳”细节——社区建立起了生态诚信系统,将区域内所有低碳行为信息化录入;不少农户家里用的是太阳能热水器、电灯,节水器、节能门窗是不少农户家的标配,多个社区已率先建成低碳示范区;路灯由太阳能供电,公交车都由电力驱动;三星镇新安村部分村民在自家屋顶装上了太阳能光伏板,产生的电能除了自发自用,还能余电上网……
如今,“双碳”成了崇明生态特色新名片。据介绍,目前,包括光伏、风力、生物质能等在内,崇明全区可再生能源的装机总量已经突破了57.4万千瓦,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占崇明三岛售电总量的比重突破了30%,也就是说,在崇明人民的生活用电中,每10度电里就有3度电用的是崇明岛上生产的绿电,这个比例位居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