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原材料大幅上涨的全行业动荡下,组件大厂也先后开始调涨新订单的组件报价、以及重议前期签订较低价格的旧订单。而相比于光伏其他版块,即使价格持续坚挺的组件影响相对较小,并且终端业主也倾向完成今年安装目标,但是系统的投资报酬率依旧出现萎缩。
从目前组件的下游需求来看,大多仍以2020年顺延过来的项目为主,对于已经启动了的项目,很多企业几乎很难接受组件临时涨价的情况,这意味着项目需要从可研开始重新测算、审批,将耗费大量的时间与成本,可见的是不少组件厂商将会通过减产来抑制此番上游环节的持续涨价。
然而商业操作只是应对涨价的方式之一,同样值得我们去关注的,也有组件产品本身。
为什么这么说?打个比方,如果把市场动荡看做考试,那么这次光伏原材料涨价引发的行业影响,在组件版块相当于在210问世以来,以及与182分庭抗礼后的第一次市场“模拟考试”。
其实从市场基本逻辑来说,这场“摸底考试”无法避免,甚至可以说来的更加及时。因为众所周知之前182与210的尺寸之争一直处于口舌之战,这场考试虽然已然无法替光伏组件市场验证最终答案,但也从一定程度让大功率新尺寸与旧功率旧尺寸的市场定位得以更清晰的区分。
然而对于光伏组件来说,“降本增效”永远是市场考试的第一标准。在210拥有更为明显的降本优势。
某一专业机构选取了同效率 210 系列 655W 产品与 182 系列 540W 产品进行了实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210 系列 655W 组件的用钢量比 182 的 540W 组件每 MW 节省 1.15t,桩基础每 MW 节省 40 根。根据区域不同,载荷不同,由桩基础、支架用量、人工和线缆等带来的 BOS 初始投资至少可节省 3-4 分/W。
(注:在实验中,为保证对比结果的客观性,充分的应用了各自构件的抗弯、抗拉、抗压等性能,尽量避免用钢量浪费等大马拉小车的情况)
本次实验结果用通俗的话来说,大功率组件在可以从支架、桩基础、线缆方面,为项目节省BOS 成本,真正实现“降本”的目的。并且在支架强度,桩长有更高要求的地区,成本优势会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组件数量减少,可以进一步降低人工安装等成本。
同时,实验也表明同系统电压下,210串联的组件更多,组串功率更高。大尺寸明显的优势在于尺寸越大,随之而来的是阵列数量的减少,支架、基础用量的减少。这与电站设计时使用限压器、系统电压从1000V 变为 1500V、158 跃进到 166/182/210 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这就好比我们装修房子选地板时,目的是铺满100平米房间,安装1平米的地板需要操作100次,而安装2平米的地板只需要操作50次。当然,这只是一个十分粗浅的比喻,大意为大尺寸产品的基础迭代逻辑,便是为了降低其配套产品的成本。
并且测试机构明确指出:在支架强度,桩长有更高要求的地区,成本优势会进一步扩大。除此之外,组件数量减少,可以进一步降低人工安装等成本。
182与210对比,并非简单的大小问题,否则就不会引起这么长时间的争论。在真正实现降本增效以及全面平价的最终目的上,每一个百分点的差距,在时间与大数据的堆叠下,其间的差距都将会被慢慢地放大。
而在此次供应链全面涨价上的行业动荡中,我们不仅仅是关注光伏企业的市场战略,下游应用端用户们更应该关注的是组件产品本身数据表现以及市场潜力。毕竟在任何制造业,产品数据始终才是一个企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