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举办2019年首场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
“智能手机已成为日常用品,手机电量低、充电慢、充电宝携带不便等是我们常会遇到的‘痛点’。”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教授吴朝新3月8日告诉记者,随着柔性薄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研发,这些问题或许将迎刃而解。未来,人们甚至可将电池“穿”在身上。
当日,西安交通大学举办2019年首场科技成果新闻发布会,并在现场展示了柔性薄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与结构光3D深度相机两项科技成果。
钙钛矿固态太阳能电池具有高效率、低成本、制备工艺简单等特点,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低温制备工艺也成为制备柔性、轻质、高效薄膜太阳能电池的首选。
吴朝新表示,这种技术适合在一些柔性、轻薄衬底上去做,所以能做出柔性移动电源、户外可充电电源和可穿戴电子器件等。这项技术能将移动电源变成名片大小,甚至可以将衣服改造成太阳能电池。
“自2013年开始研发以来,我们已将柔性薄膜钙钛矿太阳能电池转化效率提升至19%。”吴朝新称,希望电池能早日量产,为民用应急、军用、绿色城市景观照明等方面的发展做出贡献。
西安交通大学电信学院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副教授葛晨阳介绍了结构光3D深度相机技术的工作原理、应用领域与市场价值。
葛晨阳称,深度相机作为一种现实物理世界与虚拟网络世界进行交互的“门户设备”,可使机器或智能设备具备类似人眼的3D视觉感知能力,将有助于实现人与机器的自然交互、人与网络世界的虚拟交互,甚至机器与机器之间的交互。
“当我们回家时,通过深度相机技术,空调可以根据人的体温调整最适宜的温度、风向,电视可以根据习惯播放节目,实现家用电器的个性化服务。”葛晨阳认为,该技术可广泛应用于无人机、3D打印、机器人、智能家居、人脸识别支付等领域,为人们的快捷生活提供技术支撑。
西安交大发布科技成果:太阳能电池可“穿”在身上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西安交大发布科技成果:太阳能电池可“穿”在身上
相关推荐
- 捷佳伟创闪耀德国Intersolar Europe 2025,赋能绿色能源未来
- 通威双财报解析:行业寒冬周期的突围与战略重构
- 创新引领 产业筑基《背接触(BC)电池技术发展白皮书》在京重磅发布
- 双料冠军!晶科登顶IPRdaily全球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和TOPCon电池发明专利榜
- 天合光能荣登全球钙钛矿太阳能电池专利排行榜第一
- 加拿大太阳能电池制造公司Aurora Solar Technologies的BTImaging业务取得的重大进展
- 韩国研究人员研制的柔性钙钛矿-CIGS串联太阳能电池效率达23.64%
- 英国Atlantica和西班牙Greening将在美国建设1GW太阳能+储能项目组合
- 2024年匈牙利太阳能份额达25%创世界最高纪录
- 泰国启用太阳能智能码头,推动湄南河绿色出行
- 7个!广东省2025年光伏重点建设项目计划表出炉
- 重磅!正泰新能将建首家土耳其全外资太阳能电池工厂
- 总投资4.71亿元!中节能太阳能拟建100MW光伏复合发电项目
- 中标 | 溧阳天诚房地产估价事务所有限公司2025年第一批光伏项目中标公示
- 31.27%!光因科技全钙钛矿叠层电池再刷世界纪录
- 招标 |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职业教育中心办学条件达标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综合布线及安防系统采购安装招标公告
- 中标 | 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中关村温泉科技园三期项目太阳能光伏发电能源管理中标公告
- 英发睿能210R 2.0:开启高功率光伏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