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储能系统的尽头是电网支撑?

2023年,储能已经步入一个发展关键期。

一方面,储能基本结束了野蛮生长时期,逐渐进入了规范性发展初期,基于储能安全、电网支撑的认识愈来愈深,业界均在寻找如何提升储能系统核心竞争力的“利器”;另一方面,以西藏首提强配“构网型电化学储能”为标志,构网型储能设备、技术逐渐受到业界重视。

高工储能注意到,当前已经在储能系统领域表现较为突出的主要以两类玩家为主:一类是从电芯入局集成的纵向一体化或全栈技术玩家,具备较强成本优势;另一类则是对电力电子、电网等认知颇深,从而精耕系统领域的玩家,其在电力电子电网融合等方面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从整个行业来看,尽管当前凭借电芯快速入局的企业已快占据半壁江山,但储能系统逐渐进入同质化竞争时期,新的技术有望带来新的产业局面。

其中,储能系统电网支撑、构网能力逐渐跃升为储能领域最关键的技术之一。

储能系统电网技术缘何重要?

从新型电力系统的定义来看,以确保能源电力安全为前提,重点构建以新能源为供给主体;智能电网为枢纽平台;源网荷储一体化与多能互补为支撑;清洁低碳、安全可控、灵活高效、智能友好、开放互动的电力系统。

储能作为电网中的灵活性调节资源,同时具有电源和负荷的双重属性,可以解决新能源出力快速波动问题,提供必要的系统惯量支撑,提高系统的可控性和灵活性。

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储能是支撑发电侧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和消纳的关键技术手段;是提升电网调节能力、综合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的重要支撑技术;也是支撑用户侧能源管理和电能质量的有效手段。

总的来看,电力储能主要作用有:削峰填谷、虚拟同步、准确控制以及响应电网的指令和控制负荷。当光伏、风电出力不准确时,储能可以替补,平滑风、光功率输出功能、跟踪计划发电功能、参与系统调频、调峰功能等。

2022年底,中电联一份报告指出了当前国内储能发展的“弊病”:新能源配储能调用频次、等效利用系数、利用率低于火电厂配储能、电网储能和用户储能。新能源配储能利用系数最低,仅为6.1%,其运行策略最多仅做到弃电期间一天内一充一放,整体调用情况较差。

总的来说,当前并网的储能电站就像未真正进入战场的“战士”,一些存在弊端的系统尚未能被发现。待新型电力时代到来,储能的电网支撑、构网能力的重要日渐凸显,而对储能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高工储能分析认为,伴随储能走出“草莽扩张时期”,越来越多技术实力派加速了电网、构网技术的研究。

动静结合 动是灵魂

作为光储双赛道的“排头兵”企业,阳光电源已经连续7年储能系统出货量位居中国企业第一。其在2023年的关键节点发布“干细胞电网”技术,希望对基于新型电力系统的储能领域带来一次新的“革命”。

凭借研发和技术积累,阳光电源多年来连续“领跑”储能赛道,以PCS为重要切口,阳光电源专注于系统集成技术,率先于2020年发布中国首款1500V储能系统,并于行业内最早提出“三电融合”概念,将电力电子、电化学、电网支撑技术深度融合起来打造高度集成的储能系统。

基于“三电融合”,阳光电源“攻关”电网支撑、构网技术,发布干细胞电网技术,旨在打造储能系统的“造血”功能,以应对频繁穿越高低压、黑启动、较快响应调度等极端条件。

基于为何有此布局,阳光电源光储集团副总裁兼储能事业部总裁徐清清表示,储能系统主要分为动静两部分:静的部分指的是直流侧;而动的部分则是指交流侧。

静的部分包括系统整体架构体系,结构体系,温控与散热体系、消防体系、安全体系、通讯体系等。其中安全体系应该是储能静的部分的核心。

而动的部分是储能系统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灵魂。“比如是否有效适应电网、支撑电网,乃至在未来的可再生能源占比更高的时候,是否能够具备构建电网的能力?这些才是储能的真正意义。”徐清清表示。

阳光电源也呼吁,储能回归理性,其一要扭转业界认知畸形,电池系统不等于储能系统,储能系统相当于储能电站;其二要加速储能技术进步,电网支撑技术是其中的关键。

支撑、构建电网 储能系统终极意义

抛开龙头企业阳光电源的认知,基于储能为何要走向电网技术的革新,与中国的电网现状以及新型电力系统密不可分。

当前,国内风、光能源大基地、大水电、大核电等集约化开发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东北、华北地区,电力负荷中心主要集中在中东部地区,以特高压为骨干网架的大容量、远距离能源输送大通道建设全面加速,不断深化“西电东送”、扩大“北电南送”的能源配置格局。中国能源生产、消费呈现逆向分布等特征逐渐明显。

全球能源加速转型背景下,高比例可再生能源接入、高比例电力电子设备接入、高比例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三高”态势逐渐凸显,对新型电力系统的平稳运行提出更大挑战。

数年来,阳光电源对构网型技术有着系统性的规划和布局:核心是运用构网型控制技术来应对接下来电网稳定性的挑战,其次是在电力交易市场化后,应用该技术提供更优质的辅助服务来提升储能的经济性,进一步推动储能的发展。阳光电源已经将该项技术运用在西藏、湖北、北美等多地储能项目中。

阳光电源西藏·措勤1500kW微电网项目

阳光电源湖北·随州 32MW新型电力系统项目

阳光电源北美·印第安纳州15MW/5.5MWh黑启动项目

今年3月,阳光电源发布了储能系统七个关键电网技术:增强型连续高低穿技术、自适应宽频振荡抑制技术、POD功率振荡阻尼技术、微秒级电压构建技术、柔性惯量支撑技术、GW级黑启动技术、虚拟双源叠控技术。

对于系统、电网而言,阳光电源干细胞电网技术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作用:

提高系统强度

阳光电源认为,在“三高”背景下,储能系统应具备多次连续高低穿构建能力,这也是下一代并网标准要求趋势。当前,GB/T 34120、GB/T 36547 等多个并网标准要求电压故障穿越期间的无功响应时间为30ms。

其中增强型连续高低穿技术主要针对并网点电压因短路等导致跌落、大负荷扰动导致过压时,需要储能系统保持并网,并向电网提供无功功率支持电网恢复,“穿越”故障区域。

总的来说,干细胞电网技术可使得储能系统惯量响应提速至5ms,更快抑制频率波动;电压故障穿越期间,无功响应快至10ms,支撑电压故障恢复;电压波动减至2%Un,系统稳定性更高。

恢复电网供电

传统黑启动通过柴油机给同步发电机、变压器等建立励磁,长期备用污染大、运维成本高。随着可再生能源接入比例越来越高、分布式电源普及,对储能系统黑启动的功能需求迫切,对黑启动规模要求增大。

阳光电源针对发电脱网的GW级大规模黑启动技术可快速响应、辅助燃气轮机重启、新能源场站发电再接入,助力局部微网和城市级大微网快速恢复供电。

提升辅助收益

阳光电源基于电网技术的储能系统,可快速灵活地参与电网调峰、调频、备电应用等辅助服务,可助力带来更多、更稳定的项目收益。

比如,阳光电源储能系统采用站级调度群控技术,能量管理系统(EMS)的 POD 控制器基于采集 PCC 功率和频率信息。当检测频率超阈值范围时,基于功率微分计算量进行比例调节,并进行通讯延时和响应延时的补偿校正,输出阻尼功率,储能系统响应阻尼功率的指令叠加,可在 3~5 个周波内抑制0.15-2.5Hz低频功率振荡。

徐清清表示,在新型电力系统背景下,“干细胞电网技术”将被不断创新迭代,持续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平稳运行,推进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

“具备支撑电网、构建电网的能力,才是储能系统真正的含义。”阳光电源高级副总裁兼光储集团总裁顾亦磊强调,未来储能系统的革新必定是“动静结合”,并以电网支撑、构网能力等为核心,助推全球双碳目标实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储能系统的尽头是电网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