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136号文的正式实施,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商业模式,正深刻重构新能源市场格局,促使新能源行业从追求数量增长加速转向追求更高质量的发展新周期。
目前,各地正积极响应136号文,制定配套细则。蒙东、蒙西、新疆正式下发了省级承接文件;山东、广东、湖南等省份则陆续下发省级文件的征求意见稿。随着政策的逐步落实,新能源市场将迎来深度变革与重塑,企业只有顺应这一趋势,积极调整战略,提升自身实力,才能在新的市场环境中抢占先机。
新能源全面入市后,行业竞争焦点从规模扩张转向全链路精细化运营。企业必须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调整报价策略,努力降本增效。在此背景下,新能源全场景解决方案应运而生,旨在帮助各类市场主体精准应对政策变革,实现可持续发展。
跟踪+绿电
中信博构建全场景解决方案
地面电站作为新能源发电的重要阵地,在136号文影响下,面临着投资策略与运营模式的深度调整,推动新能源产业从单一设备供应向全场景解决方案加速转型。
秉承着“天地人和”的研发设计理念,中信博直面136号文电力市场化改革所引发的电价机制变革以及复杂环境带来的诸多挑战,于日前在SNEC 2025光伏展会上展现了涵盖“跟踪+”与“绿电+”的全系列、全场景产品。
中信博跟踪+、绿电+一站式解决方案
其中,"跟踪+"系列整合了智能跟踪系统、柔性跟踪技术等前沿技术方案,同时纳入塔式光热解决方案与智能清扫机器人等创新产品,形成了丰富且多元的产品矩阵。
"绿电+"系列则呈现了含储能、建筑绿能、离网移动式解决方案、光电建材等在内的全链产品,彰显了中信博在光伏全价值链的技术实力。
“三位一体能源网络”战略:
让每一度绿电发得出、存得住、用得好
双碳目标下,绿电作为清洁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逐渐成为推动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力量。数据显示,2025年1-5月,中国绿电交易电量达到2209.4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9.2%。1-5月,全国交易绿证2.87亿个,其中绿色电力交易绿证9623万个。而在绿电大规模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最后一公里”的难题。
在此背景下,中信博推出的“三位一体能源网络”绿电生态战略,可破解绿电“最后一公里”难题,在起点-枢纽-终端同时发力,让每一度绿电发得出、存得住、用得好。
“发得出”:智能跟踪支架,发电效率提升专家,让发电更高效。
中信博“跟踪+”系列解决方案以市场需求与场景痛点为导向,精准适配复杂场景与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光伏电站投建。同时深度融合光伏清洗机器人、智能运维、安装优化、柔性技术、储能协同等全产业链环节,构建更高效、更智能的系统解决方案,实现全场景适配与价值提升。
中信博天际II Pro双向护航,重新定义光伏支架解决方案的投资收益最优解,以创新技术保障系统可靠性,以智能设计提升经济收益性,以“降本升维”、“安全升维”、“智能升维”三大升维为全球光伏电站建设带来跟踪系统最优解。
此外,在峰谷电价机制下,中信博“跟踪+”系列解决方案可明显提升高电价时段的发电量,实现收益最大化。
以中信博新疆克拉玛依不同类型支架1MW发电量收益与峰谷时段对比数据为例,在峰谷电价机制下,1MW地面光伏系统全年发电量收益如下:固定支架光伏系统为28.62万元左右,跟踪支架光伏系统为36.79万元左右;较固定支架光伏系统,虽然初始投资成本有所增加,但跟踪支架光伏系统全年发电量收益将增加28.51%。
中信博天柔系列解决方案专为复杂场景和恶劣环境条件下的光伏电站而生,以超大跨距支架技术,适配多元场景,破解土地瓶颈,通过技术迭代与政策精准匹配,推动光伏从单一发电向“生态-经济-能源”多维价值升级,为全球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提供“中国样本”。
“存得住”:储能系统,电网柔性调节枢纽。
中信博绿电+场景解决方案涵盖矿坑、石油光储柴微网系统,农光互补微网系统,零碳园区微网系统,交通枢纽光储充微网系统以及别墅光储充微网系统等,为客户量身打造全场景化解决方案。
中信博绿电+微网产品包含移动光储跟踪微电网系统和移动柔性支架光储微电网系统。
移动光储跟踪微电网系统,实现平单轴跟踪系统与集装箱储能深度集成,具备模块化设计+预安装,2小时快速搭建;一体化包装运输设计;高精度双向智能驱动;可迁移适配多场景等优势。
移动柔性支架光储微电网系统是全球首创柔性支架可移动微网系统,实现了行业首个将柔性支架系统与集装箱储能深度集成。具备独家专利智能AB柜设计;模块化设计,快速部署,快捷安装;灵活迁移,全场景适配三大优势。
此外,中信博还推出了集装箱储能、工商业储能、5MWh组串式集装箱储能等标准储能产品,具备AI增效多元收益、多维安全防护、更高性能、智慧光储协同等优势。其中,大储产品ArcBank具备高度集成、稳定安心、持久耐用等特点,搭载全电芯管理BMS,实时监测、长效续航,内置尖端EMS系统,多元运行模式、提升收益,可适配商场、工厂、社区等多元场景。
“用得好”:建材让用电更低碳,建筑能源自洽革命者。
中信博推出了建筑绿能、光电建材等产品,覆盖光储充一体化车位、新型高分子彩色发电装饰建材及未来院子等应用场景,将实现多元场景下光储一体化,解决复杂场景的建筑能源需求。
数智化AI赋能
中信博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最优解”
近日,伍德麦肯兹发布报告显示,中信博2024年度跟踪支架系统排名全球第2,全球市占率达16%,同时于印度、中东、亚太等多个地区市场位居榜首,实力领跑全球。可以说,从单纯的产品转向技术、就业等方面的合作,中信博走出了一条高质量出海之路。
在跟踪产品上,中信博的数智化布局覆盖产品生产、方案设计、跟踪策略、监控运营等各个方面。例如天际II Pro搭载自研AI-3控制系统,智能控制提升峰谷电价机制下峰时段发电增益约60%,同时通过云层策略、逆跟踪策略等叠加至多8%发增益;联合新一代SCADA运维平台可远程、无线、实时监测环境参数和设备运行状态,提高资产管理效率。
近日,中信博与德国SFT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未来双方将进行符合欧盟标准的EMS软件平台开发和农光互补解决方案的拓展,共同助力中信博跟踪支架、储能及建筑绿能产品在欧洲市场的发展。
在欧洲市场,中信博以客户需求为核心,在欧洲进行前瞻性战略布局,成立海外区域总部、研发中心、仓储中心,构建由研发、技术支持、营销、运维人员组成的专业服务团队,不断优化产品及服务,满足欧洲市场的定制化解决方案及全生命周期服务需求,欧洲市场市占排名逐年提升。此次与SFT公司的合作,将进一步巩固中信博在欧洲市场的地位,拓展业务边界。随着合作的深入推进,中信博有望在欧洲市场乃至全球范围内,为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
未来,中信博将持续秉持“覆盖全场景、管理全生命周期、整合全细分产业链”的理念,构建一站式智慧绿能解决方案,通过技术层面的不断突破与创新,切实履行“双碳”目标下的企业使命,助力光伏产业实现绿色转型与升级,以科技为核心驱动力,为全球能源转型提供“最优解”,照亮全球迈向零碳的美好未来。
来源:光伏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