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是产粮大盟,每年会产生千万吨农作物秸秆,当地充分挖掘秸秆价值,探索秸秆的资源化综合利用,告别了传统的焚烧还田方式,让曾经的“包袱”变“财富”,产生了良好的生态、经济效益。
据了解,巴彦淖尔市年种植小麦面积在150万亩左右。以巴彦淖尔市杭锦后旗为例,将秸秆综合利用作为推进乌梁素海面源污染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和全域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来抓,坚持以用促禁,源头治理,重点推广秸秆机械化粉碎还田、饲料化利用,完善秸秆综合利用体系,积极探索秸秆多形式利用方式,采取政策引导、技术推广、宣传教育、执法监管等措施,全力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8年杭锦后旗农作物播种面积138.8万亩,粮食总产量11.46亿斤,年产农作物秸秆91.49万吨,其中小麦17.3万吨,向日葵秸秆15.5万吨,玉米秸秆50.9万吨,其它作物秸秆7.79万吨。
秸秆综合利用率为85%,利用量70.9万吨,其中肥料化利用19.83万吨、饲料化利用48.57万吨,燃料化利用1.5万吨,原料化利用1万吨。2019年全旗农作物播种面积138.8万亩,预计农作物秸秆产量91.28万吨,其中小麦18.3万吨,向日葵秸秆15.55万吨,玉米秸秆50.11万吨,其它作物秸秆7.32万吨,预计年内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0%以上。农作物秸秆利用总量不断扩大,利用途径不断拓宽,形成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和原料化利用“四化并举”、协调推进的综合利用格局。
兴安盟每年会产生千万吨农作物秸秆,当地探索出一系列的多形式资源化利用方式,秸秆饲料化不仅有效处理了废弃秸秆,还帮农牧民解决了牛羊吃饱肚子的问题;利用生物堆肥技术,腐烂分解后的秸秆能变成高端肥料;粉碎、发酵后的玉米芯和玉米秸秆可用于制作食用菌棒;玉米、高粱等农作物秸秆被加工成秸秆瓦等建筑材料;秸秆作为原料转化成生物天然气……目前兴安盟年秸秆可收集总量达660余万吨,“五料化”综合利用秸秆量达到569万吨,可收集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5%,同比增长5%以上。内蒙古各地彻底告别传统焚烧还田的方式,让农作物秸秆物尽其用、彻底将曾经利用困难,焚烧又污染环境的“包袱”变成“财富”。
内蒙古秸秆多形式综合利用 “包袱”变“财富”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内蒙古秸秆多形式综合利用 “包袱”变“财富”
相关推荐
- 一年45.3亿吨产量,生物质能这种能源怎么用?
- 湖北云梦城关镇:秸秆离田“有良方”
- 今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将保持在86%以上
- 大豆秸秆资源的开发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 聚焦两会声音:提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水平
- 云南省迤车镇:废枝杂木“变身”环保生物质颗粒燃料
- 关于安徽省蚌埠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分配方案的通知
- 88.1%!我国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步提升
- 生物质燃料代替煤炭做热源 云南罗平县趟出烟叶烘干新路子
- 山东:2025年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以上
- 黑龙江秸秆禁烧不设“窗口期”
- 安徽蚌埠五河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 发展绿色循环农业
- 安徽蚌埠市入选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明显的市、县
-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又有新突破——利用农林废弃物生产生物质颗粒清洁燃料
- 综合利用率达92.56%!四川青神县“秸”尽其用
- 四川内江市市中区“一秆”五用农作物秸秆变废成宝
- 江西省南昌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成效明显
- 河北定州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