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地沟油回流餐厅 中国生物柴油企业陷绝境

北京前门西大街,泰丰楼饭庄。海粮鸿信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下称海粮鸿信)的崔师傅走进厨房,打开灶台边的一个不锈钢铁箱。这个铁箱名叫“油水分离器”,废弃的餐厨油在箱子里静置分层,分离出的油留在上部,污水通过下部管道流入下水管。

这天是2011年7月7日,是海粮鸿信在泰丰楼每周收集一次地沟油的日子。漂着食物残渣的油,已经蓄至大半箱。崔师傅和同事将电泵机的管子插到滤盒里,黄褐色的油随即流入一个白色大桶之中。这家公司还有一个夜间行动队,专门收集麦当劳等门店的废油。然后,这些“地沟油”会被送到数十公里外的河北固安,用于制作生物柴油

近段时间,地沟油变身飞机燃油的消息,引来了中国公众的热切关注。6月29日,荷兰航空一架搭载171名乘客的波音737-800型飞机,从阿姆斯特丹飞往巴黎。为飞机提供动力的,一半是传统化石燃油,另一半是源于废弃餐厨植物油的生物柴油。荷兰航空由此成为全球首家使用地沟油进行商业飞行的航空公司。

地沟油在国外已经帮助飞机上天,中国消费者却被地沟油回流餐桌的事实深深困扰。“大部分地沟油流入餐桌”、“每年两三百万吨地沟油被食用”之类的论述,刺激着每个中国人的神经。

据财新《新世纪》了解,尽管中国政府多年之前就三令五申严控地沟油的流向,规范餐厨垃圾的收运和处置体系,但始终未能堵住地沟油重新流入餐饮业的路径。与此同时,很多经过政府部门招标的正规地沟油处置企业,陷入了无油可用的尴尬境地。

中国地沟油能否寻找到适当出路,不仅左右相关生物柴油企业的生死存亡,更关乎公众的食品安全。

“地下油田”

地沟油学名为废弃食用油脂。地沟油分为三类,一是狭义的地沟油,将下水道中的油腻漂浮物或者宾馆、酒楼的泔水经过简单加工、提炼而成;二是劣质猪肉、猪内脏、猪皮加工和提炼后产出的油;三是用于油炸食品的油使用超过一定次数后,不能再使用的老油。

海粮鸿信董事长黎东说,从理论上讲,狭义的地沟油,或者说纯地沟油回不了餐桌,因为其加工成本太高。废弃的老油等地沟油则可以。

地沟油可能含有黄曲霉素、各种病菌和重金属,再次食用是不安全的。但是,上海中器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中器)副总经理徐振业说,地沟油不像三聚氰胺,当时吃了可能不会有什么事,就算是以后患上癌症等疾病,也很难证明与地沟油的关系,非法生产企业因此有恃无恐。

他透露,现在上海餐饮业的发展已经与几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估计每天至少产出150吨地沟油,“其实上海有个地下油田。”

但是,他估计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地沟油得到正规处理,其余三分之二的地沟油均重返餐桌。在上海,只有环卫部门具备餐厨地沟油的收运资质,而环卫部门从来没有真正做过这件事,一批人士看到地沟油收运过程中的利润空间,就挂靠在环卫部门,成为上海地沟油收运的“正规军”。

徐振业说,有的收运企业去饭店收油时,车上有好几个桶,其中一个桶特别干净,专门装厨师长特别保留的品质比较好的油,这些油绝大部分会重返餐桌;颜色比较浅的可以卖给制造饲料油的企业,名义上是饲料油,其实就是给人吃的;只有那些颜色最深、品质最差的油,才会卖给具备地沟油处置资格的上海中器和上海绿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下称上海绿铭)。

2011年4月,上海中器向上海市市容局废管处和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分别提交关于公司面临缺料停产亏损、大量地沟油流出上海的紧急报告,并指出地沟油收运价涨幅较快,致使企业巨额亏损。

一个月后,废管处答复称,上海中器完成设备建设和运营的时间延后了三年,这段时间内本市收运的废油脂无法在本市进行处置,本市收运企业因此与外省市废油脂处置企业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并签订供油合约,合同履约和终止有一定过渡期。

废管处并未指出上海的地沟油供给了哪些外省市企业,出于运输成本考虑,上海的地沟油只可能运到邻近的江苏和浙江。而江苏、浙江的正规地沟油处置企业屈指可数,上海的地沟油到底有多少流向非正规处置企业,仍然是一个谜。

江苏苏州惟一的正规地沟油处置企业——苏州市洁净废弃植物油回收有限公司一位负责人还表示,目前公司对苏州餐饮企业的餐厨垃圾进行一条龙处理,并未采购外地油源。浙江嘉兴东江能源一位负责人也透露,虽然公司收购来自上海的油源,但价格与上海相比没有优势,而且不会与送油方签订长期协议。

目前,上海市共有19家有资质的废弃食用油脂收运企业和79辆废弃食用油脂专用车,均归废管处管辖。财新《新世纪》记者致电其中几家企业,对方均否认将油送到外地,并表示由于出现太多“游击队”,他们自己也难以收到油。负责卢湾、长宁部分区域地沟油回收的上海环洁废油回收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安龙表示,由于他们收油是不付钱的,许多饭店都把能够加工成假冒食用油的“老油”偷偷卖掉。

截至发稿时,对于财新《新世纪》记者提出的上海地沟油外流问题,上海市市容局未给予正面答复。

地沟油歧路

早在2003年,泰丰楼饭庄和北京一些餐馆就装上了油水分离器。黎东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他们希望从源头上解决地沟油排入河道和市政管线污染环境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希望解决地沟油返回餐桌危害健康的问题。

海粮鸿信是一家正规企业,获得了北京市市政市容处收购地沟油的行政许可。在公司库房,收来的废油被倒入一米多高的油罐,然后送往中德利华石油化学有限公司(下称中德利华)位于河北固安的工厂。

目前,这个工厂的一期工程已经建成。厂区正中矗立着八个干净的红白相间的成品油罐,与下面码放的沾满油污的铁皮原料油罐形成鲜明对比。

在加工车间,闷热的厂房里弥漫着呛人的油腻气味。送来的地沟油混杂了少量的水和食物残渣,首先要经过预处理,再经过脱甲醇、添加配料、脱水等程序,制成黑褐色的粗甲酯。经过蒸馏精制之后,最终变成透明、浅黄色的生物柴油。

中德利华固安工厂技术部经理马涛表示,他们的原材料来源于食用油榨油所剩的废油和地沟油。

2008年4月,北京清研利华石油化学技术有限公司(下称清研利华)与德国方面合作的这个年产10万吨生物柴油项目落户固安,其中一期工程为年产4万吨。约两个月前,一期工程建成投产。

清研利华技术总监鲁西诺说,他们的产品可用在三个方面:柴油机动车燃料、中央空调和发电站的燃料,以及作为化学试剂,如增塑剂和农药活性剂。

不过,和国内很多同类项目一样,这个项目正面临原料供应不足的问题,因为非法生产商在与其争夺油源。鲁西诺表示,“正规军打不过游击队”,非法生产商收购地沟油的价格大概是每吨6000-7000元,他们的价格是5500元,还不包括税收;非法生产商提取出来的油流回餐馆可以卖到每吨9000-10000元,他们只能卖出每吨7000多元,与成本相差无几。

“那些散兵流勇的家族企业一个车,一个大勺子,两三个人就可以干,成本非常低,是暴利的。”黎东说。

从2008年开始,北京市陆续出台限制地沟油非法流向的政策。但在黎东等看来,真正落到实处的没有几个。他透露,在一些大型餐饮企业、机关和学校食堂,废油成为餐厅业主、厨师长或相关人员的一项额外收益,早已是业内默认的潜规则。北京某大学的食堂后勤人员,每年要从油贩子那里拿走十几万元回扣。

“泰丰楼不算是大客户,这周只收了不到40斤油。”泰丰楼饭庄经理李万家表示,“直到现在,还是有少量的油进入下水管道。积上一段时间,就会有人骑着三轮车在附近的下水道淘油。”

生物柴油企业无米之炊

在上海,相关生物柴油企业面临更大的困境。7月6日上午,财新《新世纪》记者来到上海奉贤星火开发区的上海中器,见到几座十几米高的反应罐多已生锈,偌大厂区仅看到十几个人在工作。公司技术总监杨建斌说,公司起步时大概有100个人,后来不得不陆续裁掉了一半以上的员工。

2005年,上海市政府颁布《上海市餐厨垃圾处理管理办法》,在国内率先将餐厨垃圾处理纳入依法管理的轨道。该法令规定,餐厨垃圾必须集中收运和处置,收运企业和处置企业由上海市市容局招标确定。

随后,中石油旗下的上海中油洁能环保有限公司(下称中油洁能)与上海绿铭成为中标企业。中油洁能与日本大器株式会社共同投资3800万元成立了上海中器。日本大器是专业处置地沟油的企业。在日本,地沟油由环卫部门专门收购,企业生产出来的柴油供环卫部门的车辆使用。

2009年初,上海中器取得试生产许可和经营许可,日处理能力约40吨,年处理能力12000吨。该公司副总经理徐振业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日处理40吨的依据是市容局和上海大学循环经济研究中心2005年的调研,当时上海每天地沟油产量在80吨左右,两家企业分的话,一家差不多40吨。根据协议,市容局应保证下辖的收运公司将上海市地沟油全部送至这两家公司。

但他们得到的原料始终不够。上海中器2009年累计处置1760吨地沟油,2010年情况稍好,处置了2700吨。其中,2010年3至5月,上海世博会前严打非法地沟油的时候,上海中器的地沟油原料一度达到每月500吨。而平时只有每月两三百吨,有时甚至只有八九十吨。“地沟油现在都哪去了,难道世博会完了大家都不出去吃饭了吗?”徐振业说。

由于没法得到足够的地沟油原料,上海中器的生产难以为继,合资的日本大器已经与中油洁能签订股权托管协议,退出了管理。据说,这家日本公司认为上海市市容局没有诚信。

日本大器一开始以为,既然是政府招标的项目,肯定百分之百成功。但三年下来,政府部门提供的原料始终不够,原料价格也直线上升,从最初的每吨1200元涨到2009年初的4000多元,而当时柴油价格为每吨5000元。如今,更是超过5000元才能从收运企业拿到油,而食用油作坊的收购价格在每吨5500元以上。

徐振业表示,他们到市容局要油的时候,对方的回答是别人出的价钱高。“他们把地沟油当做一种资源,认为应该市场化,而我们认为地沟油在没有得到无害化处理之前,是一种危险品。”

2011年3月,上海中器曾经向市容局提出,能否拨出一个区,由他们来具体负责餐厨垃圾收运,给区里的餐饮企业安装油水分离设备,每辆运输车都用GPS跟踪,便于社会监督。但至今没有回音。徐振业说,“我们这样做的话,就把环卫部门的财路给堵住了。”

此外,徐振业说,日本大器还发现,中国的地沟油品质非常差。在日本,收到的地沟油基本上是炸老的油,在厨房已经完成油水分离,没有太多杂质,而中国的地沟油杂质太多,做出来的生物柴油是酱油色的。

另一家中标单位、投资额达8000万元的上海绿铭情况更糟糕。自2008年6月正式运营以来,该公司年均亏损额900万元,目前已经停产。

问责监管

尽管境况不好,上海中器和中德利华等企业并未放弃这个行业。“虽然是微利,但大家愿意做,因为未来的前景好,觉得政府将来肯定会规范。”清研利华技术总监鲁西诺说。

上海中器和中德利华等企业进入这个行业相对较晚,已经算比较幸运的了。在他们之前进入的那些企业,很多已经倒掉,因为那时国家的政策更少,对地沟油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没有现在这么重视。

地沟油回流餐桌问题早已受到媒体关注。6月底,新华社报道再次揭开地沟油非法产业链的冰山一角。报道显示,天津、河北等地均有加工厂,可将泔水、反复烹炸后的废油、屠宰场废弃的猪肉边角料、鸡鸭脂肪等提炼成透明清亮的“食用油”,且样品检测结果符合食用油的一般指标要求。

鲁西诺告诉财新《新世纪》记者,他们曾经委托中国科协一个下级单位调研。根据公开的推算数据,中国每年的地沟油原料约有300万吨,而地沟油正规处置产品只有80万吨,算上没报税的,总量不会超过120万吨。

对于地沟油的管理,武汉工业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何东平曾经强调,要铲除地沟油,最主要的因素还是政府管理。

2010年初,何东平公开表示,中国每年回流餐桌的地沟油大概有二三百万吨。此数据一出,公众哗然,随后他改口称没有地沟油回流餐桌的证据。武汉官方更是声称,没有发现一起地沟油回流餐桌事件。

财新《新世纪》记者多次致电何东平教授,希望了解他目前的看法,均被他以在开会、工作忙等理由谢绝。

据鲁西诺介绍,国外在餐厨垃圾处理上已经有成熟经验。在一些国家,生物柴油所需的原材料由政府指定公司回收,餐馆开业时必须明确其地沟油销售给谁,签署协议之后才能拿到营业执照。餐馆如果没有卖给有资质的收购企业,或者有资质的收购企业如果没有卖给合法的加工企业,均属违法。

7月9日,有消息传出,北京卫生监督部门正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餐饮服务环节地沟油专项治理,餐饮服务单位凡违法购买、使用地沟油的,涉嫌触犯刑律者将移送公安部门。

有这样的措施,当然是好事情。但黎东表示,短期的打击可以解决一时,地沟油问题必须从政策上解决。在中国,还没有哪个城市从源头上解决了地沟油的回收、运输和管理,以及后期的深加工问题。

更有业内人士指出,对于监管部门监管不力、地沟油照样泛滥的情况,却没有人监管,无人问责环卫部门。“如果小偷到处横行,难道警察没有责任吗?”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地沟油回流餐厅 中国生物柴油企业陷绝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