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河南百优福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中石化炼化集团洛阳技术研发中心在郑州联合发布了“秸秆等生物质制备汽柴油”科技开发成果,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永康、石碧到会祝贺。
据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周成平介绍,秸秆等生物质制备汽柴油技术是将秸秆等生物质经过快速热解和热解液加氢联产工艺将氧及杂原子加以脱除,从而生产汽油柴油的创新性技术。2013年,该公司与河南百优福生物能源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四川大学、SEG洛阳技术研发中心成立联合攻关团队,历时六年攻克了诸多世界性难题,实现秸秆制备汽柴油的全流程开发,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技术,现已申请30多项国内外专利,其中发明专利26项。该技术具有技术可靠、工艺新颖、设备成熟、成本低廉等显著特点,属于全球领先水平,领先于其他国家同类技术3-5年。
针对秸秆季节性强、分布散的特点,河南百优福生物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袁远平披露了本项目技术应用方案,通过废弃秸秆“分布热解+集中提炼”的商业策略,确保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即:在乡镇一级建设热解装置将秸秆就地加工处理,产生的燃气循环燃烧为热解装置提供热源,同时解决燃气排放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木炭加工为复合有机肥就地还田,产生的液体运送到提炼厂加以集中提炼。经过提炼得到燃油和水相物质,燃油经过蒸馏分别得到汽油、柴油和轻组分,轻组分燃烧后作为提炼工艺的辅助热源;水相分离出来的有机物质制备氢气,供加氢提炼过程使用,其余水相作为木醋液使用或经过处理后达标排放。整个过程中不会有高污染的三废排放。工艺技术流程和物料平衡示意图如下:
石油冶炼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胡永康在会议现场表示,我国每年可利用的秸秆为7亿吨,同时石油资源十分匮乏。2018 年原油净进口量达到4.6亿吨,超过70%靠进口。如果将我国的秸秆50%加以利用即可生产超过5000万吨汽柴油,可以有效减少对石油进口的过度依赖,降低我国的能源安全风险。同时,化石燃料使用是大气污染主要原因之一,而使用生物质燃料产生的CO2与植物生长过程吸收大量CO2在数量上保持平衡,被称之为CO2中性燃料,每年利用1吨生物质燃料可以减少2吨CO2 排放,对保护和改善全球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作用。
此外,由于该项技术原料并不仅限于我国的秸秆,东盟等热带和亚热带国家适合种植的能源草,如柬埔寨的皇竹草、马来西亚急需处理的棕榈叶和椰壳等废弃生物质(超过3亿吨/年)、俄罗斯等木材加工发达国家产生的林业废弃物等,将本项目工业化后,可以随着“一带一路”建设,输出项目技术和装备,开展跨国互联互通合作,市场空间十分广阔。
据悉,河南盛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为本项目工业化投资方,至今已累计投入1亿余元,完成了每年10吨生物质制备汽柴油的中试试验和催化剂的研发。
目前,经五方合作团队的研发,年产1万吨生物汽柴油工业示范项目的开发、设计已完成,正在河南濮阳范县建设中,预计2020年投产。
秸秆变油实现重要突破 河南范县预计2020年投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秸秆变油实现重要突破 河南范县预计2020年投产
相关推荐
- 全国政协委员戴厚良:支持企业大力发展生物柴油、生物化学品等生物产业
- 欧盟对华生物柴油作出反倾销终裁
- 生物柴油亟待打通国内应用市场
- 广东佛山市生物柴油推广应用项目入选国家级试点项目!
- 浙江舟山定海区一生物柴油试点有新进展助力油气产业延链、补链、强链
- 国家能源局重要通知
- 大地生物投资180万设生物柴油子公司
- 欧盟将对从中国进口的生物柴油展开反倾销调查,国内多方回应
- 小概念获大关注!生物柴油,即将迎来黄金时代?
- 国家能源局开展生物柴油推广应用试点示范
- 推广近20年,生物柴油为啥发展不起来?
- 美国可再生柴油消费几乎全部在加州,主要靠进口
- Aemetis India 子公司如期出货生物柴油
- 德国正式请求欧盟委员会调查我国生物柴油出口
- 将乙醇掺混到柴油里,你听说过吗?
- USITC:将继续对阿根廷和印度尼西亚的生物柴油征收关税
- FEDIOL呼吁对生物柴油进口的真实性进行调查
- ISCC对近期疑似高级生物柴油贴错标签案例的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