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以废治废” 广西应用农林废弃物攻克重金属污染问题

“稻秆、麦秆、玉米秆等农作物秸秆都属于农林废弃物,对于我们这项技术来说,它们是重要的资源、重要的原材料,可以制备为高性能、高附加值的木质纤维基环境修复材料。”11月26日,在2022年度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广西站)活动项目路演推介环节,广西大学“木质纤维改性及其在重金属污染修复中的应用”项目负责人朱红祥在台上侃侃而谈,介绍该科技创新项目的亮点。

2022年度火炬科技成果直通车(广西站)活动现场(记者 罗兰 摄)

该项目是一个可将秸秆等农林废弃物“变废为宝”,应用于重金属污染修复的科技创新项目,获得2021年度广西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以废治废’,采用农林废弃物为原料,我们研发了高性能的木质纤维基绿色修复材料,应用于重金属污染治理的全生命周期,用吸附材料移除水中重金属污染,用钝化材料防控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还研发了配套装备,精准治理污染。”朱红祥介绍,该项目有效提升了木质纤维资源的高值化利用,践行了重金属污染的绿色治理与修复理念。

朱红祥在进行项目路演推介(记者 罗兰 摄)

据了解,广西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覆盖率位于全国前列,桉树皮、蔗渣等农林废弃物资源丰富,每年总量达1.2亿吨。农林废弃物含有丰富的木质纤维,从中提取或转化利用木质纤维是农林废弃物的重要利用方向和关键领域,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朱红祥介绍,该项技术成果已在广西、湖南、河北、贵州等多个省(区)推广应用,实施重金属污染修复项目超60项,修复重金属污染水体与土壤超1500万平方米,修复面积超5万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超15亿元。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以废治废” 广西应用农林废弃物攻克重金属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