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生物质能如何参与碳减排?

碳市场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市场机制,为减排项目提供了一条减排量市场化变现的路径,作为生物质能行业“双碳”政策红利中的重要组成,受到越来越多关注。

生物质能项目参与碳市场研究报告》(下称报告)立足生物质能行业视角,对碳市场基本情况和企业参与方式进行梳理,希望能够帮助生物质能企业更好地了解碳市场,进而选择更有利的参与方式。

2011年,我国开始启动符合我国国情的碳交易体系设计建设工作。按照边探索边实践的指导思想,2013年,分别在北京、上海、深圳、广州、重庆、天津以及湖北设立7个试点碳交易市场。

2016年,福建省设立新增碳交易市场。2017年,全国碳交易市场建设工作正式启动,2020年12月25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允许纳入碳排放权交易配额管理的重点排放单位采用国家核证自愿减排量(简称“CCER”)进行5%比例的配额抵扣。

2021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发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征求意见稿),对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框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规定。2021年1月我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2021年2月启动碳排放交易体系,2021年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开始正式上线交易,覆盖实体发电企业约2162个,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45亿吨。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在初始阶段仅涉及电力部门,但伴随相关政策、法规等的出台,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逐渐形成完善、合理、高效的体系。

▲我国碳市场建设历程

我国CCER机制作为碳抵消机制,与试点碳市场建设同步,于2013年1月启动,因试点碳市场抵消使用量较小,积累了大量项目,同时市场价格也比较低,降低了企业CCER项目开发积极性,2017年3月主管部门选择暂停新项目受理,已备案的减排量持续交易。截至2017年3月,经公示审定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累计已达2871个,备案项目1047个,实际减排量备案项目约400个,根据对备案数据统计备案减排量约7200万吨CO?当量(tCO?e)。

生物质能如何参与碳减排?

根据中国自愿减排项目参与各类碳信用机制的情况,本报告主要介绍生物质能项目CCER机制、CDM机制和VCS机制开发方法学及减排量估算。方法学一般按照项目所采用的减排技术编制,按照生物质能利用的技术类型,对生物质能项目做如下分类:

▲生物质能技术类型

直接燃烧:将生物质放入锅炉中直接燃烧,产生的蒸汽直接供热或带动蒸汽轮机及发电机发电。

垃圾处理:通过对垃圾进行处理避免因垃圾普通填埋引起的甲烷排放,处理方式包括焚烧发电或供热,厌氧处理、填埋气回收等。

沼气回收利用:主要是针对畜禽粪便和污水处理项目,避免或减少常规处理的甲烷排放,同时回收利用沼气。堆肥类项目,没有回收利用沼气,同属于畜禽粪便处理,并且常为沼气项目的一个生产环节,归入此类型。

生物质气化:将生物质裂解气化,产生可燃气体进行能源化利用。

生物液体燃料:将厨余垃圾或油料作物通过化学方法转化为生物柴油、航油等生物液体燃料。

用户侧的燃料转换,不涉及生物质的能源化转化,属于生物能源利用范畴。

生物质能企业参与碳市场的建议

通过报告的梳理,可以看出,在目前的市场发展状态下,一段时间内,碳信用机制对项目经济改善的效果需要一个科学合理的预期。因此在项目机制选择、开发合作方案选择、自身能力建设方面还是需要重点关注并适当采取行动。在此,综合前述介绍提出如下建议,供行业人士参考。

1、慎重选择开发标准

碳信用为避免重复计算,要求不可以同时申请两个机制,且机制之间互认兼容的通道尚未建立,而碳信用项目通常开发周期较长,一旦申请了某个机制,不可以调整,将影响项目减排效果的交易变现。因此,需要慎重考虑。

2、采取开放性的合作态度

从项目开发的技术专业性角度,随着社会技术进步和管理规则趋严,项目开发难度将越来越高,减排量空间也越来越小,依托专业的技术机构,尽早启动开发工作,将更有利于项目变现。

从市场风险角度,因碳信用市场的不透明主要体现在自愿碳中和方面,对于履约抵消,一旦范围明确,其接受范围内的碳信用将趋于同质、同价。历史上,CERs可用于履约抵消的时期,也曾作为标准化产品在交易平台进行交易,并有非常公开透明的报价,理论上,CCER机制重启后大部分将用中国碳市场履约抵消。因此,项目开发、交易风险可控性越来越强。

因此,建议减排项目碳信用开发要回归经济性本质,从项目业主角度,项目碳信用收入并没有对其经济性带来决定性的改善效果,从开发机构角度,确实承担了很多不确定性的风险,双方应以项目自身运营管理有利为目标,采取开放性的合作态度。

3、关注能力建设

这里的能力建设主要指企业在监测管理和方法学更新、开发的工作能力及信息消化吸收能力。

项目减排量获得充分开发,首先要有适用的方法学,项目场景与方法学场景吻合度高,减排量计算所需的数据支持充分,项目不会因场景不符合而放弃某部分减排量,也不会因默认参数的陈旧、保守而损失减排量。需要进行充分的行业联动,在合适的时机及时提出方法学更新或新方法学备案申请。

其次是监测计划的实施情况,有效的监测计划和质量管理程序,会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而问题及时解决后,可以有效避免因监测数据问题导致的减排量扣减。

最后是生物质能+碳捕集的组合项目。在我国碳中和规划的技术路径中,生物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是一条重要的负碳技术路径,相关技术研究实验也在快速发展,开发相应方法学,为项目提供碳减排收入支持,也将会极大支持和促进该领域的前进与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生物质能如何参与碳减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