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6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本月初外媒开始报道苹果寻求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Drive.ai,而仅仅过了3个周,苹果公司就已向外媒证实他们收购了这一公司,但同此前多次的收购一样,苹果目前依旧也还未披露收购价格。
苹果是向外媒证实他们已经收购了Drive.ai的,从外媒的报道来看,苹果收购Drive.ai,看中的还是后者自动驾驶方面的人才,在收购过程中,苹果已雇佣了Drive.ai的数十名工程师,其中大部分从事的是工程和产品设计方面的工作。
从领英方面的信息来看,已经有5名Drive.ai的工程师被苹果雇佣,其中的4人目前是在为苹果的一个特别项目工作,包括数据、系统和软件工程。
Drive.ai创立于2015年,目前成立还只有4年的时间,总部位于加州硅谷的山景城,主要是利用人工智能来为汽车研发自动驾驶系统,其相关的技术能将汽车改造成自动驾驶汽车。
Drive.ai与百度前首席科学家吴恩达颇有渊源,其创始人中有多位是吴恩达在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学生,吴恩达的妻子也是这一公司的联合创始人,这一公司在2017年6月也宣布吴恩达加入了公司的董事会。
自2015年创立以来,Drive.ai已筹集到了7700万美元的资金,在两年前其估值就已达到了2亿美元,此前还曾寻求与Lyft等公司合作。
苹果寻求收购Drive.ai的消息是在三个周前传出的,当时外媒在报道中表示苹果正在寻求收购这一公司,以便能获得后者的工程技术人才,从而推动自家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这一收购预计能使苹果获得数十名自动驾驶方面的人才。
但从外媒的报道来看,目前还不清楚苹果对Drive.ai的收购是否已经完成,因为苹果目前还只雇佣了Drive.ai公司少量的技术人才。
从Drive.ai公司所提交的监管文件来看,苹果对它们的收购可能是在本周完成,其法律总顾问托马斯·伊赫(Thomas Yih)在监管文件中表示,他们将在周五关闭办公室,目前正在裁撤CEO和其他的高管职位。
在6月12日提交给加利福利亚州就业发展部的一份文件中,Drive.ai也表示他们计划在本周五关闭在山景城的办公室,裁撤CEO、财务总监、机器技术总监等在内的高管职位,但在当时的文件中,托马斯·伊赫也提到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因为后续事件可能超出他们所能控制和了解的范围。
虽然苹果目前已向外媒确认他们已收购Drive.ai,但同此前的多次收购一样,他们并未披露太多的收购细节,收购价格目前也还未公布,此前风险投资公司Loup Ventures的资深苹果分析师吉恩·蒙斯特(Gene Munster),曾预计苹果收购Drive.ai的花费不会超过2亿美元,也就是其两年前融资时的估值。
苹果研发自动驾驶汽车的消息是在2016年开始传出的,其CEO蒂姆·库克在2017年的6月份也首度松口承认他们在研发自动驾驶系统,但苹果研发自动驾驶的泰坦项目也出现过波折,在今年年初的一次重组中,这一项目团队就裁减了超过200名员工。
当然,虽有过裁员,这一团队也时常有其他员工和其他公司的重磅员工加入,在特斯拉工作几年之后,曾担任高级副总裁和Model 3生产负责人的道格·菲尔德,在去年也回到了苹果,加入了泰坦项目团队,而苹果泰坦项目的负责人,则是此前已经退休的硬件高管鲍勃·曼斯菲尔德,被称为硬件天才的他在2016年再度出山,负责领导苹果的泰坦项目团队。
苹果证实已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Drive.ai 价格尚未披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苹果证实已收购自动驾驶初创公司Drive.ai 价格尚未披露
相关推荐
- 国务院发文!公务用车集中采购“优选国产新能源汽车”
- 江汽集团与华为数字能源签署全面深化战略合作协议,产业生态合作再升级
- 《北京市自动驾驶汽车条例》4月1日起施行
- 小马智行2024年营收5.48亿元 同比增长4.3%
- 欣旺达动力携手理想汽车,共赴绿色新征程
- 27亿!24.9万辆!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补贴清算
- 中标 | 开局即冲刺!中车电动成功中标自动驾驶千万级项目
- 7305万!安徽合肥2022-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业专项政策奖补资金公示
- 广汽埃安与小马智行达成战略合作,2025年投入千台Robotaxi
- 浙江温州:新能源车企最高给予1000万奖励
- 最高补助不超过3亿元!浙江省临海发布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 小马智行正式登陆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
- 全国累计1188.4万台!2024年10月全国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运行情况
- 哪吒汽车与马来政府及商业代表共谋新能源汽车产业深化合作之道
- 《关于促进贵阳贵安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印发
- 招标 | 黑龙江大庆肇源县交通运输局肇源县交通共享充电站-充电桩公开招标
- 华为王超:用能高效化、运动域转型,加速汽车低碳化进程
- 能链智电CEO王阳:专注自动驾驶补能,AI算法助力交通能源供需精准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