搁浅三个月后,长安新能源重启增资计划。
日前,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安新能源)增资项目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线上挂牌公示,截止时间为11月28日。实际上,早在2018年10月长安新能源就曾挂牌公示该增资项目,但在今年6月宣布暂时终止。
“近两年来,国家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补贴逐步退坡,整个行业正处于加速洗牌阶段,与前几年相比投资热情有所减退。”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证券分析师向记者分析称,目前长安新能源重启增资计划的资本环境并不如前。
放宽增资门槛
对于上次的增资失败,长安汽车方面解释称,将进一步优化长安新能源混改方案,择机引入社会资本,增强核心竞争力,稳步推进公司新能源战略,即“香格里拉计划”。
如今增资计划重启,长安新能源的混改方案如何优化也成为行业关注的焦点。“目前,我们没有更多细节信息可以透露,一切以公告为准。”长安新能源相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
记者注意到,相较于去年10月的增资扩股公告,长安新能源再次挂牌对增资条件有所放宽。该项目公告显示,在公示期内,至少征集到两家符合资格条件、接受全部增资条件并经增资人确认的最终投资人(其中单个投资人投资金额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签订增资协议。
而在上次挂牌中,长安新能源对投资者数量和持股比例要求更为严苛。根据2018年10月20日长安汽车发布的公告,长安新能源将通过公开挂牌增资扩股引入不少于3家战略投资者,增资的股权比例不低于51%。
作为母公司的长安汽车放弃本次长安新能源增资的优先认购权,增资完成后对其持股比例将小于49%。“新能源汽车属于新业务,势必要烧钱,长安汽车若持股比例小于49%,不会拖累其上市公司业绩。”上述不愿具名的汽车证券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遗憾的是,上次挂牌增资,长安新能源并没有成功吸引到合适的投资者入局,增资计划草草收场。再次挂牌后,长安新能源放下“身段”,放宽了增资方案中关于募集资金以及对应的持股比例要求的限制,具体条款均修改为“视征集情况而定”。
增资计划“生不逢时”?
除了长安汽车,试图将新能源汽车业务剥离成独立公司,引入资本混改的传统车企不在少数。到目前为止,北汽蓝谷(600733.SH)当属其中的成功案例。有观点认为,北汽蓝谷赶上了新能源汽车行业迅猛发展的好时机,补贴政策的支持激发了资本市场的热情。
相比之下,长安新能源的增资计划就没那么幸运,尤其是当下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发展态势并不乐观。“新能源汽车投资门槛很高,动辄成百上千亿,没有雄厚的资金实力无法参与到造车这轮游戏中。”上述不愿具名的汽车证券分析师认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前景还不够明朗,补贴退坡、政策不确定性也较大,这些因素都将影响企业融资进展。
从长安汽车自身来看,其在新能源领域的发展也并不突出。早在2017年10月,长安汽车就发布了全新新能源战略——“香格里拉计划”,宣布以1000亿元投资向新能源汽车领域布局,并且提出了2025年全面停售传统意义燃油车。
不过,受长安福特销量下滑拖累,长安汽车资金持续承压。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长安汽车营收约为298.76亿元,同比下滑16.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亏损22.4亿元,同比下降239.17%。对于长安汽车来说,要想推进“香格里拉计划”,没有充足的资金将很难落地。
在主流自主品牌中,长安汽车在新能源领域的成绩也相对落后。数据显示,今年前9个月,长安新能源累计销量约为2.9万辆。相比之下,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19.26万辆,而同为“后来者”的吉利新能源车型同期累计销量为7.87万辆。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长安一直处于跟随状态,短期来看优势并不明显,融资或许没有那么顺利。”上述不愿具名的汽车证券分析师认为,除了行业的不利影响,长安新能源项目本身也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放下“身段”,重启增资计划,长安新能源静待投资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放下“身段”,重启增资计划,长安新能源静待投资者
相关推荐
- 深耕中东!东风汽车与沙特UMA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024年10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6.8%
- 11月上海见!凸显行业“领先优势”,看中国充电桩产品如何“叱咤”海内外市场
- 液冷超充技术到底是什么?
- 新能源汽车热潮推升钢材需求 汽车行业利润稳健攀升
- 浙江绍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世界级影响力提升
- 四川省发布《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 全国政协委员曾毓群:保持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竞争优势
- 袁家军、胡衡华这样说重庆新能源汽车发展
- 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夯实碳市场基础,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
- 18项措施推进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
- 聚焦广西两会|人大代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把“方向盘”
- 山东泰安:到2025年全市充电桩保有量达4100台左右
- 河南新乡: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制定新能源车替代激励政策
- 特斯拉在美国的地位安如磐石,竞争对手望尘莫及
- 销售额超28.3亿元 新能源持续释放消费新动能
- 安徽拟立法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
-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向千万辆迈进,国产品牌加快海外本土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