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补贴退坡到全面取消补贴,已不足一年时间。
伴随着竞争加剧,众多新能源汽车品牌已经开始进入真刀真枪的市场竞争阶段。
据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6月份新能源汽车地方补贴取消以来,新能源汽车终端销售量的下滑就开始彰显。
仅在7、8月份,新能源汽车销量降幅就已达到27%和28%。其中,部分新能源车企单一车型月销量甚至降至个位数。
由于新能源车企终端销售压力巨大,为了年内出清库存,众多车企开始向经销商、4S店加压,而部分经销商则开始力推“保价”政策。
所谓“保价”,即维持6月份补贴退坡前的销售价格,直至今年年底。
目前,为了清库存、拼销量,部分车企经销商开始以“保价”为噱头,在一些汽车保险和金融贷款服务上大做文章。
近日,有消费者爆料称,其打算全款购买一台某品牌纯电动汽车,销售人员却不断“游说”他办理分期购车业务,并表示办理分期可以多送保养服务。
然而,在其提出全款买车时,却接连遭遇销售人员的“冷落”。
这让他感到十分纳闷,明明有足够的资金可以一次性付款购车,而且销售员和4S店都能省下很多手续,大家都减少等待机构放款、提车的时间,何乐而不为?
“对于新能源汽车销售终端而言,卖车利润低,分期返利显然是要争取的。”某新能源车销售人员表示。
据了解,伴随着补贴退坡、新能源售车利润低下,部分销售人员也只能“勉强”靠金融分期服务、保险业务的提成提高相关收入。
而在“保价”这一极具诱惑的面具之下,除了存在“分期”等金融套路之外,还有附加车损险、自燃险等“车险套路”。
“一般都会吓唬顾客电池很贵,如果不买车损险,磕磕碰碰很难报险更换电池,而且费用需要顾客自理。”
尽管不少终端宣称“保价”售车,但大量报险搭配销售,让顾客花在车辆保险上的费用很可能是燃油车的1.5倍甚至2倍。
如今,在新能源汽车补贴退坡、利润降低、销售下滑后,金融分期、保险业务、增值服务成为销售端在盈利、生存上的新手段。
不少车主迫于一线城市限牌政策,不得不购买新能源汽车通勤,在“保价”的优惠下其实是在购车过程中任由销售“宰割”。
而这,或许也正在间接破坏新能源行业的整体口碑。
在补贴退坡后,伴随着“双积分制”的强制落实、伴随着对合资比例的限制降低,这恰恰代表新能源车的产品走向多样、市场走向成熟、竞争也更趋于激烈。
在此之际,任何车企或经销商都不应该为“一时之利”,进而“砸烂”自身品牌甚至于整体行业的口碑。
而这种“畸形”的盈利方式,更将导致新能源市场难以持续发展和扩张。
成本问题,理应由车企通过规模化效应、或调整产品结构、技术创新、或探索新的商业模式的等方式化解补贴退坡带来的冲击,毕竟唯有脚踏实地才能持续良性发展。
在新能源汽车补贴全面退出后,车企终将要独立地应对市场变化,这个过程没有捷径可走。
正如《焦点访谈》节目中所说的一样:“当补贴退坡的时候,创新更要上坡,更注重研发、更注重创新,生产出更好的产品,给用户更好的体验,新能源车企才能在产业发展得高速行稳、致远。
今时今日的增长阵痛,或短期销量盈利的下滑,都是为了蓄力,能在未来跳得更高。
“保价”套路或许能骗得了一时,却骗不了消费者一世。
对于车企或者经销商来说,“畸形”盈利手段并不可取,打动用户的理应只能是产品本身。
新能源的“畸形”盈利:全款遭“冷落”,强推分期和硬销保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新能源的“畸形”盈利:全款遭“冷落”,强推分期和硬销保险
相关推荐
- 投资17亿元!道氏技术暂缓年产10万吨三元前驱体项目
- 厦门市2021—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地方审核情况公示
- 补贴超3000万元!广东省公布2016-2020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
- 深耕中东!东风汽车与沙特UMA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7亿!24.9万辆!2022年度新能源汽车补贴清算
- 2024年10月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6.8%
- 11月上海见!凸显行业“领先优势”,看中国充电桩产品如何“叱咤”海内外市场
- 液冷超充技术到底是什么?
- 新能源汽车热潮推升钢材需求 汽车行业利润稳健攀升
- 重磅!最高补贴1万元!汽车以旧换新补贴细则来了
- 广东广州番禺区:做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服务
- 浙江绍兴: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世界级影响力提升
- 四川省发布《支持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
- 全国政协委员曾毓群:保持我国新能源电池产业竞争优势
- 袁家军、胡衡华这样说重庆新能源汽车发展
- 全国政协委员李书福:夯实碳市场基础,推动汽车产业实现“双碳”目标
- 18项措施推进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健康发展
- 聚焦广西两会|人大代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把“方向盘”
中国能源资讯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