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我还夸赞光伏在金融领域左右逢源,但是现在情况发生了变化。8月以来,部分光伏企业上市和募资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今年新上市光伏相关企业数量只有5家,而2022年新上市光伏相关企业数量达到了15家。”日前,在谈及光伏融资时,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表示。
近期,就有彩虹新能、优邦材料等光伏企业撤回IPO申请。不仅是光伏,今年下半年,风电企业佑威新材、储能企业金力股份等也先后终止了IPO。
上市步伐放缓
“上半年资本市场活跃,下半年IPO进程放缓”是今年新能源产业的真实写照。
以储能产业为例,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高级研究经理宁娜介绍:“上半年储能赛道持续火热,资本大量涌入,甚至多起储能融资事件的金额都在亿元以上,上半年融资总额达到734亿元,涉及领域除了锂电池和材料相关的研发和制造,还包括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储能安全、电池回收、智能制造、虚拟电厂、AI数字化等。多家产业链企业上半年进入上市程序或完成上市。但是今年下半年以来,产业IPO节奏放缓,很多企业的上市周期也确实有被拉长。”
从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新能源企业终止IPO都是因为主动撤回了相关申请。对于撤回原因,选择公开回应的企业均表示,撤回申请材料是公司对现状及未来战略发展审慎、综合考虑的结果,公司已对资本市场路径重新研判规划,故撤回本次上市申请,待外部环境明确好转后,将择机再报。
王勃华透露,据不完全统计,有数十家光伏企业仍处于IPO的不同阶段,虽然更新了相关进展,但其IPO进度可能会延缓。
募投项目暂停
在业内专家看来,金融政策的阶段性收紧,是新能源企业IPO受影响的主要原因。
王勃华指出,今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证监会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优化 IPO、再融资监管安排》,明确完善一二级市场逆周期调节机制,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并提出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审核中将对前次募集资金是否基本使用完毕,前次募集资金项目是否达到预期效益等予以重点关注。
今年一些新能源企业终止了IPO募投或定增项目。6月,珠海冠宇表示将终止IPO募投项目“重庆锂电池电芯封装生产线项目”。该项目已累计投入募集资金金额1.07亿元。珠海冠宇称,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受市场环境变化和客户配套业务需求变化等客观因素影响,公司动态调整业务发展战略和产能规划布局。后续将挖掘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且未来发展前景较好的项目,尽快实施新的投资项目,以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
此外,新能源供应链价格波动,产业内竞争越发激烈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相关企业IPO。宁娜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受上游原材料端价格下降影响,EPC和储能系统中标均价一直呈下行态势,其中,储能系统到9月中标均价已达到993.01元/kWh,同比下降35%,环比下降8%,与今年初相比下降34%。”
风电、光伏供应链价格总体也处于波动下降的趋势,进而导致部分新能源企业业绩并不乐观。2020年至2022年,佑威新材分别实现营收7.63亿元、4.84亿元和5.7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55亿元、6875.22万元和8455.89万元。虽然2022年财务指标较2021年有小幅提升,但较2020年仍有较大差距。
光伏企业爱士惟则是营收和净利润指标表现良好,然而其应收账款及存货占比较大,引发舆论关注。
提出更高要求
在“双碳”目标下,新能源一度成为金融市场的香饽饽,资本的青睐一方面促使相关产业加速发展,另一方面也让产业内部竞争加剧。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金融专委会轮值主任委员、中国民生银行投资银行部副总经理任劲峰指出,伴随产能扩张及新进入者的加入,光伏行业出现了结构性产能过剩的现象,内卷加剧。2023年下半年一系列金融政策的出台,光伏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募资的难度逐步加大,不过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可能对光伏企业自身的经营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光伏企业能够在这种技术创新、产品迭代方面保持积极投入,加强积淀,才能最终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金融专委会主任委员、中信建投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行委执行总经理张世举认为,IPO上市审核力度不断加大,要优中选优。法律的合规性、财务披露的准确性是IPO上市的重中之重,企业只有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做到合法合规,才能增加上市成功的可能性。
在上述背景下,新能源企业IPO确实面临一些挑战,但彭博新能源财经中国研究主管寇楠楠提出,考虑到一级市场融资情况、光伏产业链、锂离子电池、宏观经济及全球化投资趋势等各方面因素,新能源仍然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赛道,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银行资本市场部助理总经理谭思晨对此表示认同:“IPO发行将会逐步走向动态均衡,要对IPO市场充满信心,特别是在明年北交所可以预期以及未来资本市场越来越成熟的情况下,我国资本市场能够为更多有技术优势的企业带来更大的资金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