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氢”力而为新能源,韩系车能否卷土重来?

日前举办的“第六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上,韩系车企通过分享氢能与燃料电池车产业化的经验,向中国同行们展现了氢能源汽车战略规划。

为了克服新能源车电池研究的瓶颈,日、韩等国企业已经投入巨大资源来发展氢能经济。现在的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具有续航里程长、燃料补充时间短等优势,在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中具有很大优势。

穹顶之下现能源危机

中韩齐聚一堂论氢能发展

近年来,随着汽车保有量的提升、缓解能源压力需求的增加、以及燃油污染问题日趋严重等,更绿色、更环保的氢能逐渐深入人心。而国际氢能与燃料电池技术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也意味着燃料电池汽车正在向产业化趋近。

面对新技术的发展变化,未来新能源技术路线何去何从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

同时,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发展十年有余,至今已突破百万级规模,与之俱来的便是种种问题,如纯电动汽车仍面临着电池成本过高、续驶里程短和充电不方便等问题。

为此,第六届中韩汽车产业发展研讨会以“分享氢能与燃料电池车产业化经验,共筑未来氢能社会”为主题,由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与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合作举办。

本届中韩汽车论坛汇集了两国业界权威专家,就中韩氢能社会、燃料电池汽车技术和产业链构建等方面进行了深度研讨。受邀者均是在氢燃料电池汽车技术研发、零配件量产体系构建以及氢能利用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的人,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炉火纯“氢”

群策群力按下氢能发展“快进键”

由于起步比较晚,政策法规、技术标准还有待完善,认证和监管体系不健全,因此氢能在中国发展得并不充分。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张学颖在发言中指出,为了加强氢能的战略布局,已有多部门出台支持氢能和战略布局,如支持氢能和燃料电池发展的措施等。

而针对氢能源如何发展的问题,韩国氢能联盟团长申财幸也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韩国在氢能源社会过程所做出的努力,并从政策补贴、生产技术和储存运输技术、加氢站建设、产业链价值等方面为中韩两国提出了发展建议和发展愿景。

现代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秀福表示,现代汽车集团早早便涉足新能源汽车研发,作为韩国最大的汽车企业,现代汽车公司将借助本次论坛着力介绍集团在氢燃料电池车相关技术和氢能社会建设领域的应对成果和技术战略。

对于氢能源技术发展参差不齐这一现状,现代汽车集团环境技术中心研究委员洪普基提出了发展的全新思路,他认为虽然氢能源是可以解决接续不足,间歇性问题的调峰燃料,但氢不是唯一的新能源车燃料。

当谈及中国制定的2020年建造100座加氢站这一目标,作为国家能源集团代表,北京低碳清洁能源研究院氢能技术开发部经理何广利专业地论述了这个话题,对中国氢能源状况、氢能源运输环境,尤其是氢能源提炼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点和假设做了专业详实的介绍。

部署氢能未来战略

重塑汽车生态

会议的另一重点集中在对氢能源未来发展战略的探讨上。

现代汽车在发展燃料电池车商业化过程中经历了深刻的技术变革,并获得了不容小觑的发展成果。延续这一势头,现代汽车未来将兼顾车款的“性能”与“颜值”,把握车款的设计和制造,做轻量化的设计,降低成本、扩大应用领域,不仅做乘用车,也会做商用车,包括卡车、客车等等,还有其他一些更广阔的应用领域。

总体针对氢燃料电池,韩国氢能联盟团长申财幸在发言中制定了短期和中长期推行规划,表示到2022年氢燃料电池车将达到15000辆,氢燃料电池客车1000辆,加氢站310座等。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徐长明表示,中国汽车保有量不断加大,迅猛增长的规模靠传统的油作为能源是支持不了的,因此必须靠新能源汽车支持。同时,他对燃料电池在商用车和乘用车领域的应用推广进行了可行性分析,新能源汽车在未来的重要程度可见一斑。

在谈及如何发展时,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表示,发展氢燃料电池是我国“十三五”科技计划的重点,并明确地为我国燃料电池系统政策的研究提出了突破关键技术、壮大产业链抓短板、推进示范应用以点带面有序推进、科学规划布局建立氢能供给体系、推进国际化整合全球资源、标准法规、拓展氢燃料电池的应用领域等七方面的建议。

除去政策领域,上汽集团前瞻技术研究部程伟从用户、行业发展、产业升级、能源战略等方面介绍了发展燃料电池汽车的驱动力,也为未来氢能源电池汽车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能源枯竭,油价上涨,大气污染”,寻找燃油替代品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汽车市场不断推出油电混动车、电动车、氢燃料电池汽车,相较而言,氢燃料电池更省钱、污染更小的广阔前景。

而我国的新能源汽车在电动方面发展得更为成熟,但是将汽车新能源方向锁定在纯电动单一方向仍存在风险,多元发展才是硬道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氢”力而为新能源,韩系车能否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