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骋教授课题组和清华大学南策文院士团队在锂电池固态电解质的研究上取得重 要进展。研究者使用球差校正透射电镜对固态电解质和电极材料的界面进行观测,发现富锂层状结 构的正极和钙钛矿结构的固态电解质之间可以形成外延界面。利用这一现象,研究者制备了倍率性 能可与传统浆料涂覆正极相比的复合正极,为克服固态电池中电极-电解质接触差这一瓶颈提供了新思路。
传统锂离子电池由于使用易燃且电化学窗口有限的有机液态电解质,普遍存在易燃、能量密度难以 进一步提升等问题。相比于有机液态电解质,固态电解质大多不可燃,可以降低甚至消除电池起火 的风险,同时具有更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 允许使用更高电压的正负极组合以提升电池的能量密度 。近年的研究已发现了许多性能卓越的固态电解质。然而,主流电极材料也是固态物质。如果将液 态电解质替换为固态电解质,那么电极和电解质之间将难以形成像固-液界面那样紧密充分的接触, 严重影响锂离子在电极和电解质间传输的效率。这一瓶颈是固态电池最难克服的挑战之一。
球差校正透射电镜的观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思路。研究人员在使用电镜研究钙钛矿结构固态 电解质Li0.33La0.56TiO3时,发现富锂层状氧化物这一高性能电极材料的结构可以与钙钛矿这一被 广泛研究的固态电解质的结构间形成外延生长的界面,从而在原子尺度形成紧密、充分的固-固接触 。研究者进一步对两者间外延界面进行深入分析,发现界面处每15个原子面就会形成一个错配位错 ,释放积累的应变。这一机制导致了此外延界面的形成并不要求电极和电解质具备相近的晶格尺寸 ,而是可以广泛发生于多种层状结构材料与钙钛矿结构材料体系之间。随后, 研究人员将这一结论 用于实际的材料制备中,以层状电极材料0.54Li2TiO3-0.46LiTiO2晶体为模板将非晶 Li0.33La0.56TiO3进行结晶制备出了原子级界面结合的电极-电解质复合正极材料,并对其进行了性 能表征。结果显示此方法制备的固-固复合电极中活性物质与电解质之间结合充分程度接近固-液接 触,并且其倍率性能也不亚于传统浆料涂覆技术制备的固-液复合物电极。该方法的提出为克服固态 电池中电极-电解质接触差这一瓶颈提供了新思路。
固态锂电池电极-电解质接触问题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固态锂电池电极-电解质接触问题研究取得重要进展
相关推荐
- 东北新能源产业发展再添新引擎,亿纬锂能沈阳基地正式投产运营
- 3998.96万-5998.44万!这家氢能国企增资扩股
- 普利特终止钠离子及锂离子电池与系统生产基地项目
- Molicel推出INR-21700-M65A和INR-21700-P60B电池
- 广东储能产业再迎新突破 瑞庆时代锂离子电池集装箱产品下线
- 四川10万吨/年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磷酸铁锂前驱体技改项目环价征求意见稿公示
- 赛峰集团和道达尔子公司帅福得将合作开发航空锂电
- 赣锋锂电产品首批通过国家级安全认证!引领储能行业高质量发展
- 安徽年产1万吨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项目节能报告审查意见公示
- 上海洗霸转让浙江领硅5.38%股权
- 欣旺达闪充电池4.0产品矩阵闪耀CIBF2025,全球首创1400A大电流超充电池亮相
- 湖北益佳通4GWh工业动力锂电池电芯及PACK生产线项目节能审查意见公示
- 四川省新能源汽车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将于6月1日起执行
- 共探行业智能化新路径!“新能源汽车后市场数字孪生与锂电池故障检测预警技术研讨会” 在广东深圳圆满落幕
- 顷刻能源320Ah电池产线首批314Ah大容量电芯正式下线
- 2025年江苏无锡市储能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实施细则发布
- 天宏锂电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1.42亿元,同比增长100.56%
- 德国亚琛大学项目正在优化方形电池的快速充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