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电池产业的发展,有很多的事件值得思考、总结,在有人论断全面电动化时代将要到来,却有人主动放弃动力电池这一巨大市场蛋糕的反差下,动力电池前景究竟如何,放弃缘由究竟为何不可不察。
一个是索尼的放弃。作为曾经的锂电池鼻祖,该公司于 1991 年发布全球第一个商用锂电池,锂电池开始成为电子产品的动力来源,一直延续至今。然而,由于经营不善,索尼锂电池业务近年持续亏损。终于在2016年 11 月初,索尼将电池业务以约 11 亿元的低价,转让给日本另一家电池厂商村田制作所。‘锂电池之父’最终落魄收场。
二个是博世的放弃。博世从市场、技术、成本和投资四大方面出发,得出结论认为当前大规模投资生产当前的液态电解液技术的锂电池,并不利于博世的发展。明确表示博世将放弃自制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单体,转而通过外购电池单体结合博世自有的电池管理系统技术与系统集成能力来为客户提供完整的电池系统。
三个是戴森的放弃。从2017年至今,戴森已经组建了400人的汽车团队,其中不乏宝马、特斯拉、阿斯顿·马丁等车企的优秀人才,并且这支团队也以研发出一款令人满意的电动汽车,只是苦于找不到肯为此项目出资的金主,因此,2019年10月,戴森汽车也就失去了上路与问世的机会。
这三个放弃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但放弃背后的原因值得思考。从表象上来看,索尼是日本的,博世是德国的,戴森是英国的;三者都是大企业,都有雄厚的经济实力支撑,都为新能源汽车产业憧憬过,奋斗过,但是都放弃了从事动力电池行业;从企业决策角度来说,索尼的放弃是一种战略止损,博世的放弃是一种战略选择,戴森的放弃是一种战略试错,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角度来说,都有一定的道理。
从原因来说,这三个放弃似乎又预示着某种不寻常,从索尼放弃来看,索尼是锂电池之父,最早从事锂电池产业,锂电池产业的建立和发展与索尼有着极大的关系,这种竞争失利值得深入挖掘,毕竟先发优势以及技术护城河并不是那么容易摧毁的。
索尼在开创锂电池产业相当一段时间,保持着高额利润和巨大优势,如何丢失优势以及市场,应该有多方面原因,但是一个比较明显的原因就是智能手机的兴起,特别是随着全世界智能手机生产主要在中国进行,世界手机市场规模急剧放大,同期日本手机品牌市场份额不断萎缩,使得锂电池市场份额扩大同时,索尼并未很好的抓住这一巨大机遇,逐渐在锂电池市场份额中越来越小,最终导致亏损,减产,继续亏损的恶性循环发生,乃至不得不放弃。
值得吸取的经验是,生产端和消费端如果距离过远,将是一种灾难,意味着听不到消费者的声音,供给侧、需求侧对接相应不及时,以客户为中心将沦为空谈。
从博世来看,放弃动力电池同样非同小可,博世作为当今世界最强的汽车零配件企业,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重要的零配件,具有极大的市场前景,放弃这一巨大市场,意味着博世可能放弃最大一块市场蛋糕。博世在后续的发展定位中,将配套锂电池标准件制作,而不从事初始制造,这种战略选择,具有收益、成本、风险的衡量和选择。欧洲在中日韩动力电池竞赛中,选择战略放弃,这背后是否还有其他考量,值得思索,虽然现在已有初创企业Northvolt,但竞争力如何,可持续性如何,还有待观察。从个人理解来看,锂电池是一种大规模制造业,产业遵循1-100的优化积累,一旦具备优势,将形成马太效应,后续进入者门槛将越来越高,意味着高投入、高风险下,可能存在低收益或者长时期的负收益,这对很多大型企业来说,是一种不可能承受之痛。
从戴森来看,戴森是一段时间的英国首富,在吹风机,卷发器,吸尘器领域收获很大,而在近进入动力电池领域以来,时间上2013年至今已有6年,资金上已累计投入200多亿元,人员上先后引进各路人马400多人,这个投入不可谓不大,教训经验值得深入总结。犹记得中国自主品牌奇瑞创业之初,并无如此巨大投入。
小看造车,教训惨痛,国内造车新势力面临的严峻局面可能远远超出想象。这背后有一点不得不提,那就是所有从事汽车产业的成功企业,都必须是世界级玩家,各大国家的汽车巨头无一不是本国支柱性企业,现有初创汽车企业,以特斯拉为例,是长时间亏损为代价的,一度现金流面临崩溃。
各大国家的汽车巨头只有不断倒下的,新建的成功的可持续性发展的几乎没有,这也印证着一句话,那就是长期以来,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一直受到国外汽车巨头的压制。还从侧面印证了一个论断,新能源电动车是中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这是唯一的机会,也是艰难的机会。
从“三个放弃”看动力电池产业发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从“三个放弃”看动力电池产业发展
相关推荐
- 工信部:制修订各类锂电池安全技术规范等相关强制性标准
- 1.9GWh!蜂巢能源10月装车量创历史新高
- 赛可韦尔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一体化项目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圆满完工
- 辽宁鞍山:拟规划建设100MW/200MWh钠离子储能示范项目
- 湖南湘西州:到2027年力争实现全州储能产业总产值20亿元以上
- 宁德动力电池结构件及新材料项目掀起建设“热潮”!
- 浙江瑞安市:强化退役动力电池在储能等领域梯次利用
- 动力电池加快技术创新 打造海外出口“新名片”
- 格林美:累计回购约1922万股
- 格林美与21家合作伙伴签署共同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战略合作协议
- 江苏:加快制定完善动力电池、储能等产业发展急需标准
- 格林美2024年第一季度净利润约4.56亿元,同比增加164.48%
- 格林美2023年度净利润约9.34亿元,同比下降27.89%
- 辽宁省副省长靳国卫一行莅临辽宁沈阳储能与动力电池一期圆柱电池项目开展调研
- 如何破解动力电池长续航“密码”?
- 安徽省淮北市储能和动力电池产业招商团一季度调度会召开
- 四川顺应动力电池材料有限公司年产10万吨锂电池三元正极材料前躯体项目(一期一阶段)顺利通过竣工验收
- AI助力锂电智造升级,思谋科技亮相2024宁德国际新能源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