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抢装”不起火电池包 车企/电池厂都“伤不起”

驶入电动汽车的赛道,宁德时代、比亚迪、孚能科技、亿纬锂能等在动力电池领域扬眉吐气后,国产自主车企在整车领域也正实现品牌向上的突破。如今,不少高端智能电动汽车车型,搭载“不起火电池包”正日益成为标配。

01 抢装“不起火电池包”

4月19日,2021上海车展正式拉开帷幕。吉利极氪、东风岚图、蔚来、R汽车等明星品牌纷纷闪耀亮相。记者注意到,这些国产高端电动“新贵”,无一例外都装配了“不起火电池包”。

作为长期以来自主品牌销量“一哥”,吉利在新能源领域可谓是“起大早赶了晚集”。如今吉利似乎欲孤注一掷,推出了基于浩瀚架构打造的全新品牌极氪。几天前,其首款豪华猎装轿跑极氪001刚刚正式发布。据悉,在电池安全方面,极氪001配备有360度电池安全防护系统,吉利方面表示可以做到“外不拍撞,内不起火”。

据了解,今年年初,东风岚图FREE纯电版搭载的三元锂电池包通过了中汽中心热扩散测试。其测试结果显示,该电池在热失控触发并发出报警信号后,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岚图汽车表示,该电池包拥有“三维隔热墙”技术、BMS独创电池安全监测和预警模型、高安全电池PACK方案三大优势。目前,此款电池包已进入量产阶段,岚图FREE纯电版将首发搭载,并将于今年第三季度上市交付。

本次车展,一直对标BBA的蔚来在售车型悉数亮相。去年11月,蔚来汽车正式上线100kWh电池包,蔚来全新ES8、ES6、EC6续航里程将分别提升至580km、610km、615km。该电池包采用宁德时代镍55三元电芯和CTP成组技术,采用新型材料隔热设计、导热热管理设计、电池包排烟通道设计等,可实现“无热蔓延”。

在自己的大本营,上汽自然是要大放光彩一把。此次,上汽联合阿里巴巴等重点打造的高端品牌R汽车惊艳亮相。作为“智慧新物种”,R汽车ES33基于航空级标准,能够实现L0级别零热失控管理。通过云端实时监控高效主动预警,将电池包因电芯问题导致的热失控概率,控制在无限接近于零的范围内,做到“永不自燃”。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官网标榜为“高端”智能电动车品牌,广汽埃安在车展上却推出了起售价10.46万元的AION Y。显然,这是要面向下沉市场,该车尽管价格不高,但在安全方面并不含糊,将是首款搭载广汽自主研发“弹匣电池”的车型。3月10日,广汽埃安在发布这项动力电池安全技术时声称,这是行业首次实现了三元锂电池“整包针刺不起火”。据悉,除了AION Y外,“弹匣电池”将在2021年陆续搭载在广汽AION其他车型上。

02 起火的代价巨大

为何极氪、岚图、蔚来、R汽车纷纷组团装配“不起火电池包”?这不难理解,因为电动汽车起火的代价实在太大,因为消费者的生命安全是无价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对于车企来说,“就是地狱”。特别是主打高端的车型,更加要重视安全问题。

远了不说,今年3月,现代汽车宣布,将在全球范围内召回旗下超8万辆电动汽车,原因是电池系统组件存在风险。现代方面表示,此次召回预计将耗资1万亿韩元(约合人民币60亿元)。今年年初,因电池存在起火隐患,现代召回了约3.3万辆电动汽车,彻底更换其搭载的LG化学动力电池。更早之前,现代于去年10月在全球召回了7.7万辆KONA电动汽车。

现代之所以频繁召回汽车,其背后的罪魁祸首就是起火(隐患)。根据现代汽车公布的数据,KONA电动车自2018年上市以来,共接到起火报告14起。业内分析认为,接连不断的起火事故必然会影响现代汽车和其电池供应商LG化学在韩国及全球市场的地位。

事实上,除了现代汽车外,全球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自燃起火事件屡见报端。过去的一年中,通用汽车从全球召回近6.9万辆雪佛兰Bolt EV,宝马、福特召回旗下使用三星SDI电池的约5万辆电动汽车……

值得注意的是,促使车企强装“不起火电池包”还有另一方面原因,那就是国家强制标准的出台。2020年5月,国家工信部组织制定的《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增加了电池系统热扩散试验,要求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为乘员预留安全逃生时间。这就是划定的“安全红线”。

03 车企和电池厂“休戚与共”

电动汽车因电池问题发生起火事故,车企固然是最直接的责任方,但是电池供应自然也难辞其咎。例如,现代汽车今年3月的召回成本中,其中有一大部分就将由其电池供应商LG化学承担。也就是说,在安全质量管控上,车企和其供应商只能休戚与共、责任共担。

事实上,车企争先恐后抢装“不起火电池包”,作为供应商的电池厂商也在使出浑身解数保障电池安全。

比亚迪推出了“不起火的刀片电池”,宁德时代研发出“只冒烟不起火”电池,欣旺达研发出安全型的电池系统“不起火的欣旺达方案”,蜂巢能源发布热失控系统性解决方案“冷蜂”,动力电池新势力领湃新能源提出零风险等“四个零”战略……

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电池安全技术是电池技术革命性突破的第一重点,是纯电动汽车性能升级的第一关键,也是电动汽车可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研发动力电池要以安全为核心,全力提升现有锂离子电池系统安全技术。”

对于安全,记者的一贯观点也是,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安全问题重于泰山,行业从业者无论是车企还是电池供应商,必须牢牢守住底线思维,防范风险于未然,从第一性原理上坚决杜绝有关安全方面的事故发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抢装”不起火电池包 车企/电池厂都“伤不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