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双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

伴随着能源危机警钟的敲响和节能呼声的日益高涨,我国需要以能源集约化利用为前提,充分开发利用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能、小水电、地热能等清洁能源越来越成为一种共识。专家预测: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全世界关注和各企业发展的新领域。

能源状况总体不乐观

  “我国能源供应总体紧张,其中电力和液体燃料最为显著。”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吴创之认为。

  2005年广东、江苏等地的企业曾出现过一周“停2开5”(一星期中停电2天,供电5天)的现象。“这种缺电情况对企业影响很大。”吴创之感叹。

  吴创之介绍,相对2005年,今年虽然有所改善,但因发电厂多,燃料消耗量大,环境污染相当严重。“液体燃料方面也十分紧张,去年广东省柴油短缺是能源紧缺的集中体现”。

  广东省是柴油量需求最大的省份之一。吴创之分析:“造成柴油短缺的原因首先是没有自己的油田;其次是国内石油资源少;第三是国内石油价格比国际石油价格高,从而使国内石油进口企业积极性不强。”数据显示,去年国内石油进口仅1.1亿吨,占全国石油消耗总量的30%。

解决之道

   除了能源供应紧张,另外一个问题就是二氧化碳大量排放造成环境严重污染。据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煤、贫油、少气,而能源消耗主要是依赖煤炭。我国煤资源丰富,挖掘技术潜力还可以大量开采。这种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是环境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虽然国际已颁布有关限排二氧化碳的规同定,但此规定目前只针对发达国家。我国目前没有限排二氧化碳的义务,但是按照我国的经济发展趋势,在几年内我国将会被列入限排二氧化碳的范围内。目前,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排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高于日本和欧洲国家。煤矿占全国能源的70%左右、油占20%左右,两者占全国总能源的90%左右。假若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受限,因煤大量使用无法马上停止开采利用,根据国际法规定就要交纳相应的排放费。排放费单价为每升二氧化碳15美元,这将对我国经济造成及大负担。”吴创之分析说。

  经济发展迅速,有专家预计15年内能源供应要翻一倍,对能源的需求和日益严重的大气污染成为一对矛盾。

  我国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发展中国家,面临着经济增长和环境保护的双重任务。为了保护环境并实现经济的持续增长,改变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方式,开发利用可再生清洁能源资源是必然的选择。因此与化石能源相比,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前景。

  吴创之说,根据我国基本国情和能源之间存在的矛盾,应对的办法主要有三点:一是开发没有二氧化碳排放的能源,即再生能源;二是开发另外一些可以代替煤与油的能源,即新能源;三是开发没有污染的新能源。在满足供应基础上,解决二氧化碳排放和污染排放等问题。

产业发展需政策资金支持

  “新能源与再生能源产业投资较高,需大量资金投入,特别是在初期阶段,需要政策扶持和资金的支持。”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广东省能源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副所长余伟俊表示。

  余伟俊认为:“在我国,新能源产业刚起步时会比较艰难,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而在初期阶段,新能源产业利润不高,民营企业一般不会投资。现在由于国际国内能源短缺,在国家推动下,新能源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今,产业发展起来后,有许多投资机构对新能源产业投资感兴趣,但由于部分发展较好的新能源企业存在国有成分,国有股份在海外募集资金手续比较繁琐,所以外资与民营企业对国有股份有所顾虑。这样,国有股份成为民营企业与海外投资的障碍。”

  余伟俊说,在新能源领域起步阶段,不可能离开国家的扶持与指导,但当产业发展稳定后,该行业的国有成分应一起到海外融资,共同发展;或者是国有企业退出来,分享其应得的利益。这样,才更有利于新能源产业的发展。

  目前新能源产业急需国家政策的扶持,市场上也需要完善的机制推动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余伟俊建言:“国内金融部门与海外投资应共同合作,通过市场化手段——招投标降低产业成本,这样比政府部门纯粹投入效果会更好更有利。”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 双重压力下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