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跨国公司逐鹿中国清洁能源市场

权威机构预测,到2050年世界人口将达90亿以上。能源需求的增长速度甚至比人口的增长速度更快。而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中国正在步入能源密集的发展阶段。能源的日益紧张、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等因素决定了中国不得不引进跨国企业走清洁能源之路

  在3月25日结束的第九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刚刚走马上任的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表示,以煤炭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占比偏低是中国能源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中国要走多元化、清洁化的能源发展道路,目前发展清洁能源迫在眉睫。

  对于中国,能源和环境将成为国家崛起中最大的障碍,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真相"。在今后几十年内,尽管化石燃料仍将继续在能源组合中占主导地位,但"易采油"(即比较容易开发的石油和天然气)将不能跟上能源需求增长的步伐,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常规油田却在日益衰竭,油价越来越高。

  据专家介绍,现时中国的能源结构中,约95%是传统能源,其中绝大部分是靠燃烧化石燃料(即煤、石油、天然气和其衍生产品),清洁能源仅占5%,约5年后后者可占能源结构的10%,约20年后占国内能源结构的25%。因此,如何利用清洁能源技术改造传统能源和开发利用新能源,"钱"景对跨国公司有巨大的吸引力。

  外域跨国公司群雄逐鹿

  2008年2月28日,世界能源巨头壳牌集团洁净煤能源业务全球领导团队来到北京,向中国媒体兜售其洁净煤能源业务。"我们正准备用煤、石油、生物质或城市废弃物等多种不同的原料生产合成气,并将其用于多种不同的用途。" 壳牌天然气及发电业务执行副总裁彼得·德·威特说。

  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壳牌在中国已经出售了16个煤气化技术许可证,而同一时期北美地区仅售出1份技术许可证。16份技术许可证包括7个面向化肥生产的合成气工厂、8个面向甲醇和相关产品生产的合成气工厂以及1个面向氢气生产的合成气工厂。其中包括湖北双环、广西柳化等在内的5套装置已经投产。

  世界第一大能源巨头英国石油(BP)公司自然不会放过中国清洁能源市场的巨大商机。2008年1月18日,英国首相布朗访华期间,BP与中国签署的一系列协议涉及煤炭清洁利用技术战略整合及商业化、风力发电及醋酸生产等3 个方面。BP承诺,"未来5年BP将在中国投资不少于3亿美元,用于以上项目。"其中BP与中国科学院签署了为成立清洁能源商业化中心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框架协议。

  跨国能源巨头在中国的目标不仅仅在于出售技术给中国的公司,他们早就开始在能源业的上游圈地,但是他们的战略已经从传统能源转向清洁能源。2007年12月26日,壳牌中国勘探与生产有限公司获得山西省一个煤层气项目55 %的参与权益。该项目被称为石楼北区项目,已经获得中国商务部的批准,壳牌将成为该项目的作业者。

  BP陆续投资超过20亿美元,与中国石油企业携手在中国海上和陆上共同勘探石油天然气资源。BP拥有中国最大的海上天然气田之一崖城13-1气田,是中国领先的液化石油气(LPG)进口及运营企业和惟一参与中国航空油料业务的外资企业。BP还是中国零售加油站网络的最大外国投资者之一,运作着接近1000个加油站。目前,BP在华的商业投资已突破40亿美元。

  阿尔斯通走的则是科学节能减排路线。作为全球最大的集成电力供应商,阿尔斯通发电设备占全球装机容量的2 5%,阿尔斯通敏锐地觉察到了中国发展清洁能源的无限商机。阿尔斯通对于节能减排发展清洁能源的解决方案是对现有热电厂进行节能改造,大幅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07年8月,通过在证券市场上收购武汉锅炉公司51%的股票,实现了对武汉锅炉的控股,继而采用新技术在新厂址对其进行全面改造,使该厂生产的锅炉年发电能力达到4500兆瓦。目前,阿尔斯通在北京附近的工厂已经能生产600兆瓦的蒸汽轮机和发电机,天津的工厂也在生产水轮机和发电机。

  跨国公司也是对中国非再生能源方面市场情有独钟。2007年11月15日,壳牌上海首座为燃料电池汽车服务的加氢站正式开业。2008年1月,BP与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北京天润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签署合资框架协议,旨在共同投资开发、建设、拥有并运行内蒙古白云鄂博镇附近3个49.5兆瓦的风力发电场,双方还一致同意在内蒙古地区寻求其它风电投资机会。2004年,BP和中方合作建成深圳国际园林花卉博览园的兆瓦级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总装机容量居全亚洲第一,投资总额达750万美元。2005年,BP与中国新疆新能源携手在西安成立了太阳能合资企业- -碧辟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其他能源巨头对中国的庞大清洁能源市场同样关注。今年初,世界第二大风力发电设备制造商和第一大独立风电开发投资商,西班牙歌美飒风电设备公司签署协议,将在潍坊西部山区建设15万千瓦风电项目。该项目建成后每年可发电3 亿千瓦时,年收入达1.4亿元。

  本土跨国公司当仁不让

  西方跨国能源企业在清洁能源开发、低碳技术、能效提高、资金投入等方面拥有的独特优势,使他们在中国清洁能源市场已经占有先机。从能源发展的长远战略考量出发,还因为国际能源巨头的迫近,中国的跨国能源企业正加速进军清洁能源领域。

  中石油计划2010年前斥资百亿元进军新能源,形成新能源生产能力300万吨油当量。中石油新能源业务已在煤层气、油砂矿、油页岩、地热等多方面取得初步成果。目前,中石油已拥有煤层气3万亿立方米,国内规模最大的30亿立方米煤层气处理厂正在建设中,2008年将投产我国第一个煤层气田。中石化、中煤能源集团公司等5家企业联合投资2 10亿元的大型煤炭转化项目工程筹建工作已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启动,这个项目成功投产后将年产420万吨甲醇和300万吨可替代柴油的清洁能源二甲醚,成为国内同类项目中产能最大的项目。

  同时,众多的中国跨国企业进入了生物能源开发领域。通过和地方合作,"十一五"计划末,中石油非粮乙醇年生产能力将超过200万t/a,达到全国产量的40%以上,同时形成林业生物柴油每年20万t/a的商业化规模,并建设生物质能源原料基地40万公顷以上。中粮集团在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等方面频频重拳出击,进行企业并购。中粮集团还将开发非粮替代燃料乙醇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十一五"期间,中粮集团将耗资百亿元,将乙醇燃料产能扩大到310万t/a 以上,形成约600万t/a玉米加工能力,建成一批生化能源生产基地,生产5大系列生化产品。政府支持前景广阔3月2 3日,刚刚履新的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在第九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以煤为主体、清洁优质能源占比偏低是中国能源结构的深层次矛盾,中国要走多元化、清洁化的能源发展道路,目前发展清洁能源迫在眉睫。世界煤炭协会的统计表明,在中国的能源储备中,石油和天然气均仅占世界储量的1.3%,但煤炭却占到世界储量的12.6%。目前,煤炭占中国能源消费的70%。"多煤缺油少气"的资源禀赋,国际油价的不断高企,中国政府不得不重视清洁煤炭的应用,同时鼓励开发各种新能源。政府坚决支持发展清洁能源。2006年1月1日开始生效的《可再生能源法》中,可再生能源的地位确认、价格保障、税收优惠等都写进了法律。在国家发改委与商务部联合2007年7月31日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 7年修订)》中,明确规定鼓励外资进入一系列政策包括:煤层气勘探、开发和矿井瓦斯利用;新型节能、环保建筑材料开发生产;提高原油采收率及相关新技术的开发应用等领域。中国的能源结构和能源政策,让跨国公司对清洁能源业务的未来有了足够的信心。"中国政府对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的兴趣很大,10多年来一直在探讨其可行性。"壳牌洁净煤能源业务高级副总裁米歇尔·马克米歇尔·马克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跨国公司逐鹿中国清洁能源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