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高油价敲响新能源钟声

  高油价将促进我国油气难动用储量开发,加快非常规油气资源发展,提升煤制油产业战略地位,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步伐。而政策扶持则是高油价背景下能源生产多元化的必要条件。

  进入21世纪以来,受各种自然及经济社会因素影响,国际油价走势逐年攀升,油价历史纪录不断被新的数字打破。2007年下半年开始,油价走势再次出乎人们的预料,如脱缰野马一路狂奔,更在2008年新年钟声敲响之后,突破了每桶100美元的大关。

  石油属不可再生资源,在供给相对有限以及全球经济进入快速发展周期、石油需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油价呈上升趋势具有必然性。高油价的影响是深刻而持续的,将改变我国能源的生产和消费结构。

  让难动用储量“动”起来

  从辩证的角度看,难动用储量、边际油气田都是相对的概念。从经济研究角度定义难动用储量,主要是指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难以投入开发的探明储量,或者称为未达到石油开发经济边界的储量。地质学家对难动用储量进行了更进一步的划分,将其确定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难动用储量是指经济边界以下的未动用储量;广义难动用储量是指开发后期可能面临废弃的石油地质储量。前者在我国含油气盆地中约有40亿吨,主要是薄层、高压低渗和稠油,若能将这些难动用储量的一半投入开发,按照1%~2%的年采油速度,则可提供2000万至4000万吨的石油供给;后者在我国主要是指东部老油区有可能被废弃的石油资源量,若能对这些资源量加以有效利用,延缓其经济寿命,对于我国未来能源供给同样有着积极的意义。

  从难动用储量的形成机制看,除地质资源、地理位置以及管理因素外,油价水平如何是影响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在现有技术水平下,开发难动用储量需要支付较高的成本,若油价水平较低,投资者不能获取相应的投资利润,投资积极性就会受阻,难动用储量也就因之形成。显然,随着开发技术的不断进步,高水平的油价无疑将会成为难动用储量开发的“引擎”。

  近年来,伴随着高油价的来临,世界知名跨国石油公司包括美孚、BP、壳牌等均加大了难动用储量开发力度,国内的中国石油(16.99,0.00,0.00%,吧)中国石化(11.05,0.00,0.00%,吧)也在紧锣密布地进行难动用储量的开发部署工作,种种现象使我们看到了高油价让难动用储量“动”起来的希望。

  唤醒沉睡的非常规资源

  非常规油气资源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主要缘自常规石油资源储量的相对有限性。据估计,全球煤层气资源量可能超过260×1012立方米,储量巨大,油页岩折算成页岩油的数量可以达到4000多亿吨,从世界上油页岩的发现情况和勘探程度来看,这个结果很有可能还只是一个保守的数据。根据美国地质调查局2004年的研究,世界上油砂的可采资源量为1035亿吨,约占世界石油资源可采总量的32%,仅次于可采资源量为1514亿吨的常规石油。世界范围内的重油资源量约为690亿吨。世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巨大,据预测全球天然气水合物中甲烷资源量为(1.8~2.1)×1016立方米。

  非常规油气资源虽然具有丰富的储量,但长期以来由于受开采成本较高因素的影响,非常规资源的开发一直进程缓慢。对一个国家而言,若利用油砂、油页岩等非常规资源合成石油产品的成本高于国际市场石油产品价格,那么发展这项产业就毫无意义,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我国非常规资源丰富。埋藏在300~2000 米深的煤层气资源量估计有30万亿~35万亿立方米。我国油砂几乎遍布各大含油盆地,目前虽未系统展开过资源评价,但据估计资源量约有1000亿吨,可采资源量可达100亿吨。我国页岩油的可采资源量约为55亿~62亿吨。目前公开资料表明,我国水合物资源总量最有可能的预测值为84万亿立方米。

  在油价日益高涨的今天,面对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增储增产难度越来越大的现实,人们没有理由让非常规油气资源继续“沉睡”,应紧抓高油价机遇,通过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对其进行积极开发。高油价赋予了非常规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地位。

  提升煤制油产业战略地位

  长时期以来,煤制油工业化步伐缓慢和变幻莫测的国际油价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煤制油技术受油价影响未能如期进入工业化示范阶段。以直接液化技术为例,德国在1913年就发明了这项技术,1945年“二战”之前曾发展到鼎盛时期。然而上世纪50年代中东石油的大发现使石油的价格骤降,在中东甚至比水还便宜,这项技术随之也就失去了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最终停滞下来。70年代出现两次石油危机导致油价上涨,使得美国重新重视开发煤液化技术。正当美国完成日处理能力达到200吨煤炭规模的新一代液化中试设施建设和运转时,低油价时代又不期而至,上世纪80年代油价曾一度跌至每桶10美元以下,再次使此项技术搁浅。90年代后,油价虽因海湾战争骤然回升,但海湾战争结束后油价曾一度跌至197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致使煤炭直接液化技术依然未能进入实质性发展阶段。可见,价格对煤制油产业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国能源消费长时期具有以煤为主的特点,今后一段时期这一现象还将继续保持。从能源消费层次看,能源优质化即以油气为主的最终能源消费结构是发展中国家实现向发达国家跨越的重要标志和必经阶段。目前世界上还未出现主要依靠煤炭资源消费而实现由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先例,这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一方面,我国能源消费在相当长时期将延续以煤为主的特点;另一方面,能源消费向以油气为主的优质化方向转变也是今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因此,适度发展煤制油事业对我国应该具有一定的战略意义。

  加快可再生能源产业化步伐

  世界大部分国家能源供应不足, 各国努力寻求稳定充足的能源供应, 均对发展能源的战略决策给予极大的重视, 其中可再生能源的开发与利用长期以来一直是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自从2000年油价大幅上涨以来,世界各国对可再生能源的关注程度大幅提升。

  我国可再生能源丰富。陆上接受的太阳能辐射总量相当于2.4万亿吨标准煤;水能资源总量居世界首位,水能理论藏量为6176亿千瓦;我国风能资源丰富,陆上可开发装机容量约215亿千瓦,海上可开发装机容量在715亿千瓦,粗略总计10亿千瓦;已查明地热资源相当于4626亿吨标准煤,已发现开发及人工露点2900多处;我国农业废物资源分布广泛,其中可作为能源用途的秸秆可折合118亿吨标准煤,工业有机废水和禽畜养殖场废水资源量,理论上可以生产的沼气量相当于5700万吨标准煤,薪炭林和林业及木材加工废物的资源量相当于3亿吨标准煤;海洋能包括潮汐能、波浪能、潮流能同样十分丰富。

  目前可再生能源产业化的主要障碍之一是高成本以及高价格。例如目前生物柴油的生产成本就要比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柴油成本高2倍。从辩证的角度看,若油价保持长期高位,则以石油为原料生产的柴油与生物柴油的价格差距将进一步缩小,再加上技术进步的影响,生物柴油的产业化运行也就指日可待。其他可再生能源产业化也将不同程度存在类似现象。

  总之,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高油价带给我们的一方面是压力,另一方面是动力。高油价对我国能源生产结构调整将有着积极的意义。高油价将使能源生产的旧有格局被打破,使新的能源进入企业和民众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能源家族也将因之不断增添新的面孔。能源问题事关重大,全社会都应关注能源生产问题。政府在加强节能制度建设、通过技术进步促进能源利用效率提高的同时,应注意通过财政、税收以及法律等宏观调控手段,对难动用油气储量、非常规油气资源、煤制油以及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进行必要的扶持,以加强我国能源供应基础。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11.05,0.00,0.00%,吧)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高油价敲响新能源钟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