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风电国产化瓶颈

  但对于这个亏本买卖,诸多国企还是趋之若鹜。《可再生能源法》规定,2010年可再生能源量至少占全国能源消费总量5%,身肩达标任务的国有电力公司纷纷“跑马圈风”,不顾盈利。考虑政绩的地方政府也常常对此欣然应允。

  为避免恶性竞争,今年初发改委已悄然将低价者胜的风电招标制调整为限制最高、最低价的中间模式,即便如此,价格扭曲依然存在。

  “风电不要成为新的形象工程。”倪维斗忧心忡忡。

  国产化瓶颈

  “风电核心技术都由外国掌握。”张希良告诉记者,“中国的思路是购买外国设备、技术,吸收外国经验,把别人的技术转换成自己的。”

  2005年5月,国家发改委正式下文,要求风电投资商确保风电设备70%的国产化率,为鼓励国产化,发改委在特许权项目招标中对设备进行捆绑指定。但目前国外的风电设备还是占国内市场七成,因为中国的风机设备制造水平尚停留在十多年前。

  国产化看似已取得了成果:去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中,国内企业市场份额已达56%,首次超过外资企业。但这也无法证明国产化是否已取得成功:中标官厅水库设备新疆金风科技(31.95,-0.33,-1.02%,吧)股份有限公司风机国产化率达80%,但核心技术依然为国外把守。

  北京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风电研究人员告诉《国际先驱导报》,几乎所有外资企业都会制造技术壁垒,学到真经很难。而目前,外资已不仅满足占据中国的风电设备市场,已经对投资兴建风电厂表示了兴趣。

  以市场换技术的一幕在风能领域重演,最终将取得何种效果?我们拭目以待。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风电国产化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