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近年来,随着传统能源供需失衡矛盾的日益加剧,世界各国纷纷加大对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这些新能源包括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海洋能、地热能、氢能和风能等,因其发展潜力大、环境污染低、可永续利用等诸多优点,得到了各国的普遍重视与大力发展。具有丰富新能源资源的我国,在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上也正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
利用新能源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
随着经济持续增长,我国对一次性能源需求急剧增加,能源的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安全与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有关数据显示,我国的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虽然能源资源总量位于世界前列,但我国人均能源资源占有量很低,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我国常规可采石油总资源114.9亿吨,居世界第九位,但人均占有量不到10吨,人均石油资源为世界平均值的17.1%,居世界第41位。人均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1552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5%,属于名副其实的贫气大国。
我国既是能源供给相对短缺的国家,又是能源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的国家。据估计,我国增长1万美元GDP的能源消耗是美国的4倍、法国的7倍、日本的14倍。就石油而言,我国的GDP石油消耗比美国高约30%,是日本的2倍多。到本世纪中叶全面达到小康水平时,一次能源的消费量将达到30多亿吨油当量。然而,目前我国人均一次能源的消费量不到美国的1/18,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与世界一次能源构成不同的是,我国以煤为主,煤占一次能源的比例为63.6%,由于煤的高效、洁净利用难度大,使用过程中已对人类的生存环境带来严重的污染。这些都在提醒我们,一方面要节约有限的资源,一方面要积极开发新的能源。
我国具有发展利用新能源的资源优势。资料显示,我国年日照时数在2200小时以上的地区,占国土面积的2/3以上,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价值;目前已探明的地热储量约为4600亿吨标准煤,利用率仅为十万分之一;我国海洋能源资源也十分丰富,其中可开发的潮汐能达2000万千瓦以上。
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利用新能源以来,我国越来越多的资金涌入该领域。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发展吸引的投资,约占世界新能源总投资的1/5。预计今后十几年里,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极有可能在我国发展成为规模上千亿美元的“巨大蛋糕”。在国际油价持续高位震荡和环保压力下,新能源自身的优点更加增添了其发展的“筹码”。专家测算,到2015年,我国新能源的利用将减少3000多万吨二氧化碳的温室气体以及200多万吨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排放,提供近数十万个就业岗位,为数百万户边远地区农牧民解决无电问题,不仅可以缓解能源短缺问题,而且有助于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积极鼓励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
近年来,我国政府在加大经济建设的同时,一直十分重视能源和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问题。2009年9月,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达到15%左右。同年12月,温家宝总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在今年上半年能源经济形势发布会上,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国家能源局正在组织有关单位开展“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其制定重点将围绕非化石能源比重和碳减排两个目标展开。同时,业界期待已久的“新能源发展规划”的面纱也终于掀开,并更名为“新兴能源产业发展规划”,规划期为2011-2020年。该规划经过多次的修改完善,目前已经形成定稿,并已通过国家发改委的审批,将按照有关程序上报国务院。这两份规划将共同搭建起今后10年我国的能源发展框架。
根据此规划,我国“十二五”期间能源发展的基本设想是:采取有效措施加大节能力度,提高传统能源清洁化利用水平,同时推进替代产业发展,加大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比如空气能热泵、地源热泵、水源热泵等)利用规模。非化石能源产业也将步入发展期。通过加快建设水电,核电项目,加强推进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的转化利用来推进能源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产品的研发,重点引进外国生产节能产品、家电产品和其他一系列高科技产品为主的大型企业集团。
为了促进的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我国近年来在政策引导、监督规范、宣传教育、示范作用等层面都加大工作力度。政策方面,在中央政府的战略决策中,明确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要求。通过政策引导和支持,改善能源结构,提高清洁、高效能源的比例,大力发展技术含量和附加价值较高的产业。监督方面,通过制定相关标准和规范,并监督实施,我国政府积极探索合理的节能降耗管理模式来规范制造商和消费者。2004年8月,我国发布了《能源效率标识管理办法》,标志着能效标识制度正式启用。能效标识制度能显著促进产品能效的提高和节能技术的进步,在规范产品市场、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宣传方面,中央及各级地方政府、相关行业组织不断扩大节能降耗方面的相关宣传教育,运用电视、广播、网络引导公众关心资源,节约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确立全社会的资源节约使用习惯和资源节约意识。而在推广方面,我国政府更是身体力行,早在2004年,我国便出台《节能产品政府采购实施意见》,对达到节能认证要求的彩电、打印机、传真机等产品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之后又更加严格为政府强制采购政策,不达到规定能耗标准要求的产品政府财政一律不买单。
在鼓励高效型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我国一方面把新能源的推广应用工作作为一项能源政策,纳入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和经济建设的总体规划之中;另一方面,我国还不断加大对智力密集、技术密集型的电子信息产业的投入力度,大力发展高新技术电子信息产业,注重利用信息技术对传统行业进行改造,并不断开发出低功耗、低污染的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使用这些具有节能环保效用的新型电子产品,来促进其他行业和整个社会的节能,从而带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的节能降耗、减少污染。这不仅有助于企业大大降低成本从而提高自身的市场竞争力,还能为民众的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各地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方兴未艾
随着我国对新能源利用的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出台,各省市都在因地制宜充分利用本地的优势,打造出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模式,全国的新能源建设也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局面。
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各个省市的积极行动,都预示着新能源产业在我国未来有着更好的发展空间。
近年来,江苏省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在一些关键领域取得突破,产业综合竞争力显著提高,光伏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形成了从高纯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集成系统设备到光伏应用产品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根据国家发改委打造江苏等6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建设江苏“海上三峡”风电的规划,江苏将在今年建成我国大陆首个150兆瓦近海(潮间带)示范风电场。
旨在“建设新能源强省”的山东省,在未来3年内将重点发展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海洋能在内的五大新能源产业。为了扩展投资主体,山东省政府允许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交通等垄断行业和领域,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发展。
广州市在今后几年,将重点发展太阳能、热泵技术、水电与风电、生物质能、交通可替代能源、对外投资新能源发电项目、新能源装备制造业七大重点领域,并推进核电装备、新能源汽车和固体废弃物焚烧发电、生物质燃料、风力发电、太阳能利用设备制造业的发展,力争到2020年,新能源开发和利用量占全市能源消费总量的15%左右,产业年产值达4000亿元。
江西把太阳能光伏、风电、核电和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等新能源作为本省着重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计划到2012年,全省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力争达350兆瓦,其中光伏发电50兆瓦、风力发电300兆瓦,成为国内重要的光伏等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基地。
而在以研发技术领先的上海,则把核电、风电、IGCC、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等高新技术产业化为发展重点,把推动新能源产业作为支撑上海新一轮发展的重要“绿色”引擎。作为全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的首批试点城市之一,上海市结合世博科技行动计划,在今年的世博会上,示范运行了包括纯电动、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在内的总计1017辆各类新能源车辆。其中,纯电动汽车321辆,混合动力汽车500辆,燃料电池汽车196辆。这是继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成果的又一次集中展示,既代表了我国当前新能源汽车开发的最高水平,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此次世博会,还成为新能源集中亮相的舞台,一大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新能源技术都在世博园区内得到了集中应用。在这里,新能源技术不仅仅运用于交通,还被用到了世博园区的建筑上。世博会主题馆屋面大面积铺设太阳能板,采用并网发电运行方式,将太阳能光伏电板做成建筑材料,让建筑物的外墙、屋顶成为“发电机”,并将产生的电能并网输入城市电网,让“绿电”进入千家万户,这是历届世博会之最。在世博园区,参观者可看到各式太阳能景观灯、太阳能雕塑,还包括既能避雨又能发电的黄浦江两岸太阳能长廊等。此外,世博会还大量采用其他形式的清洁能源。据介绍,世博园区内使用多种清洁能源客运交通工具的二氧化碳实现“零排放”。在清洁能源交通工具中,氢能燃料电池汽车将大显身手。它“喝”的是氢气、排放的是水、水又是制氢的原料,整个过程是可循环和清洁的。
方兴未艾的新能源建设既是解决我国能源紧张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需要。继续加大新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推进能源发展方式的转变,将是我国今后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