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毅的发言题目是“普天在新能源汽车推广方面的深夜模式的创新及实践”,大概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产业目前的推广遇到了很多的问题,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第二,普天在示范推广和商业模式探索中做了哪些工作。
第三,就如何推动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应该解决哪些问题。
这个产业的问题其实从2008年开始在各种会议上就已经看清楚 ,第一是价格问题,因为产业刚开始。第二是网络支撑。第三个是使用过程中的安全的问题。
价格问题不多讲了,因为这是讨论最多的。使用不便利的问题也不用多讲,这个讨论也比较多。安全这个问题是以前大家在产业界中相对关注比较少的,觉得新能源汽车出来之后就简单的充电,如果能跑15万公里或者说跑三年,到时候电池换了就可以了,把它简单的理解为充电、使用顶多在4S店做一下维护。但这一年多发现这是一个比较大的新问题。首先,电池不成熟,它的核心部分电池系统不成熟,在使用过程中有很多新的问题需要管理而不是简单充电就可以了。这点可以参考一下日本对动力电池和锂电池的管理是以爆炸为立项的。
从整个产业来看,认为跟一般的产业划分差不多。第一是导入期、上升期、成熟期最后是衰退期。目前还是处于导入期,市场在培育的阶段。总体从制造的规模到使用的规模都远远没有达到基本的程度。所以在制造和使用方面首先是价格很高,使用不是很方便。
从导入期来看,希望尽快地进入到上升期,可能会从整车尤其是电池的进步然后到网络支撑系统的建设和网络本身布局以及结构的研究入手,这方面需要做非常踏实的工作,这样的话可能能够有助于产业进入上升期。
第三,最近这两年发现,的技术路线有好几条,但对一个全新的产业来讲它的模式商业很有可能对未来的技术路线的演进轨迹发生重大的影响。
第二部分介绍一下普天在应用范围的商业模式的探索。在2009年提出了20字的商业模式,想这个大家都比较清楚了不多介绍了。希望它解决一些公认的问题注入车辆价格、电池的维护保养、网络的布局解决使用的便利问题,另外是运行的安全问题,最后是电池的回收问题。2011年在深圳建了一个城市充电设施网络,这个网络包括了57个充电站,到2011年年底为止它服务了2000多辆新能源汽车,包括4种类型3类用户。这是其中一个站的外景。
在深圳网络运行的过程中,对20字的商业模式和深圳市政府共同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探索,总体来说是三个部分。第一个是融资租赁、第二是车电分离、第三是充维结合。解决了消费者买车的短期的压力。车电分离是电池的充电和维护都是的事情。在这样的模式下,营运的模式定价是燃油对价,这个网络还有一个特点是对新能源车使用的安全问题希望做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案,对整个网络采取智能管理来解决这个问题。提出了全程全网的技术。认为未来各类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应该集成到一张网络,而不是说现在物流车建一类充电站,出租车是一类充电站,公交大巴又是一个充电站。认为应该是一张网集成兼容的。用户在时间和空间上对网络充电的需求分布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化是整张网实现的基础。
这样一个监控管理中心主要是提高电动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在使用过程中包括充电形式,包括停放这期间使用的安全性。这是监控中心放在深圳福田区的枢纽监控中心。目前深圳市政府把这个中心列为深圳市公交新能源汽车应用示范基地和应用数据中心。政府的数据集成到这儿来通过的分析再反馈给政府。
整个的监控有四项功能:
第一,对入网的车辆用GPS的技术手段实时的行驶、使用、停放、充电进行了监控。第二,对车载电池24小时不间断地进行数据监控,包括监控状况、电池BMS能提供所有的数据。第三,对57个充电站联网,里面所有的充电设备运行的技术状况、工况进行监控。第四,通过视频的方式最直观地对所有在线的充电站运行的负载情况和安防情况进行监控。这四个方面所有的数据都集成到监控中心里,所有的运行的作业是在网络上进行的。
在建网络的过程中,得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主要负责人的支持和关心。这是李岚清同志2012年去了体育场的监控中心的视察图。这个是科技部万钢部长2011年6月份去深圳视察的照片。包括交通部的两位副部长徐副部长、以及李盛霖部长都去了那里仔细地查看了网络。这是2011年11月初,李长春同志到这个地方视察了一下,仔细询问了一下深圳市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的工作。
最后一个问题是从普天的角度来看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可持续发展所遇到的基本问题。
第一,作为国家战略,国家的战略目标以及实施的规划有很清晰的路径,但是发现现在战略是很清楚的,在国家层面的配套的实施方案方面感觉还有很多的工作要做。首先是产品的问题,要想有可用的车、不同的运营商建网兼容的问题,应用层面是产品——车与运营商、用户三者的结合,这与商业有关系。
第二,25个试点城市的地方政府做运行,认为有些问题是要解决的。比如说每个城市都在规划新能源汽车产业,从主权的角度来说想带动战略,但深圳的产业、重庆的产业、武汉的产业、上海的产业包括北京的产业,差异化在什么地方?差异化可能会决定你在推你的产品、在用的时候选的路径是不一样的。可是目前看到的城市的差异化是有的,但不是特别地突出。包括中央政府提出来两头如何做,每个试点城市在做的时候,车型的推广和用户的选择层层推进的时候,不同的城市资源不一样,肯定会选择不同的用户群和不同的产品来使用。
第三,产业链上主要的企业包括车厂、电池供应商、配套厂商,产业链协作和分工的模式,可能与传统的汽车的生产和使用(相比)有全新的情况。比如说充电和换电的模式不一样,可能在使用和制造环境整个产业的组织方式是有区别的。这个方面认为应该是从政府的层面上组织专门的咨询机构做研究和规划。另外政府在协调产业发展的时候认为还要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