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的互联网造车队伍,似乎正在感受着“冰火两重天”。苹果宣布停止Project Titan,即苹果造车业务。曾经要变革传统汽车行业的互联网造车,似乎行驶到了一个不进则退的“陡坡”。浴火重生还是就此歇菜,这是个问题。
贾跃亭一纸公开信公开表示乐视汽车导致公司资金不足,随后有媒体称富士康退出和谐富腾造车计划。
国内这两家备受关注的新兴造车公司,似乎都陷入了尴尬处境,也让外界再次对互联网造车能否成功打上了问号。
但是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忧,另有一些新造车企业则在默默发力,大踏步地推进其造车项目,进展顺利。
例如,威马汽车。
这家相对低调的新兴造车公司,默默地组了个队,悄没声响地融了10亿刀。终于出来开了个发布会,然后这一阵好像又没大声浪了。
不过不用捉急,据某独家消息,据传威马23日将在温州瓯江口举行工厂奠基仪式,说好的产业园区就要在瓯江口开建了呢。据悉,该工厂将按照工业4.0的标准进行建设。
▼
作为一个低调的后来者,威马汽车正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步实现造车计划,而它同样具备“野心”。(不由得配上了杰伦小公举“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BGM循环是什么鬼……)
当下的新兴造车企业通常有两条路径可走,自建工厂和代工,威马汽车选择的是前者。
汽车界的小米模式-代工,应该是目前不少新造车公司采用的主流模式,轻装好上阵。但是合作车企的决策周期长、生产线的改造成本高、质量不可控等等,代工生产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而自建工厂虽然重资产,是个“笨”办法,但有利于企业在制造技术、产品质量和供应链整合方面的把控。
汽车人出身的沈晖自是清楚这些门道,于是,坚持要自建工厂。
都是建厂,那么,威马汽车与传统车企有何不同?沈晖指出,不一样的是建厂逻辑。效率成本是传统车企考虑的第一要义,威马汽车考虑的则是效率成本以及客户参与度。前端会有更多消费者参与,更切合真实需求,在制造过程当中智能化程度更高。其次,威马汽车更加注重经营产品的“使用权”,造车从产品整个生命周期来考虑。
根据规划,威马汽车已经制定了“128战略”,围绕一个核心架构,衍生出“STD”和“PL”两个整车平台,至少8款高品质主流智能汽车,2018年以后,将以每年一款新车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场。
▼
炫目的超跑是门面呐,可是,威马汽车一开始即冲着量产车去的。
不是超跑,却是量产车?似乎听起来不是那么容易提振人心。但是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那句话:最难造的不是超跑,而是十几万的高尔夫。
“我们不会好高骛远,去造一辆特斯拉那样的高档电动车,但我们也不会造10万以下的车。”沈晖说。“我们不会为树品牌而去造一辆高档的电动车来树品牌,我们第一辆车就是一辆量产车。”
虽然是家新造车公司,但对于造车这件事,沈晖应该算是人们常说的”传统势力”,他不仅有深厚的汽车行业背景,而且是一个“见得多了”的高管。那么由于对于“造车”这件事经验丰富,我们可以推算出潜台词是,他应该知道这到底有多难。
而恰是知道有多难,他才能用不同于传统的产品思维能力来架构。
一款汽车产品,需要经历研发、设计、制造、测试、量产多个阶段,其中需要大规模的资金消耗、大量的人员协作,以及各个环节上极强的技术研发能力,还有最为重要的供应链能力。
而无论相对与传统的车企,还是新兴的汽车企业,沈晖认为威马汽车最大的优势在于供应链。
比如传统车企造一辆纯电动车,虽然在业务上独立了,但在供应体系上,为了更加有利于成本必然采用部分体系内供应商。从短期内看节约了开发成本,但从长期来看并不有利。受制于原有供应链,在产品上就很难摆脱原来的体系。
相反,威马汽车可以不受约束最优化选择供应商。而相对于蔚来、乐视等新创公司,沈晖同样认为威马更有竞争力。
这一方面来自于沈晖的经历,除了人们熟知的作为前吉利集团副总裁、沃尔沃汽车全球高级副总裁兼沃尔沃汽车中国区董事长,他还曾在博格华纳和菲亚特动力担任高管。对供应链的熟悉,是威马汽车重要的优势之一。
据说,得益于沈晖和他的团队的经验和资源,之前合作过供应商觉得沈晖“做事靠谱”,于是“第一款车80%的供应商已经签好了”。这是沈晖造车团队不可替代的核心竞争软实力。(所以,最大的资源,不是沈晖自己么?)
另一方面,就是沈晖把围绕“智能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周边的顶尖企业画了一个圈,于是威马、复星、华为、腾讯、联通、滴滴出行、博世、西门子、地平线机器人、精进电动、合普友电、键桥通讯、汉逸科技,都一起参与到威马未来的产品和服务体系中去。价值链打通,其他的就更顺畅了。
▼
那到底,威马汽车靠不靠谱?投资人支持是其一大背书。2016年8月,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声浪不大的威马却率先拿到了神秘的10亿美元融资,创下了国内造车团队中数一数二的融资规模。这也让它相较于其他新造车企业有了更足的底气。毕竟造车最后拼的,就是谁的资金能撑到底。
然后,沈晖从传统车企挖来了许多资深人士,比如副总裁、主管战略规划的陆斌,一直奋斗在汽车销售第一线,在上海通用、吉利和奇瑞都工作过。设计总监孙震毕业于英国杜伦大学,获得英国考文垂大学设计硕士,曾在宾利、荣威、大众和宝沃等国内外汽车品牌任职。一个个单拎出来都是响当当的品牌。还有……等等。据说他的核心团队都是跨国企业干过,也就是说一帮磨砺过的经验丰富的老人儿,只是还未对外公布过团队。
在轰轰烈烈的造车“热情”背后,不只是精彩的资本市场故事,也并非完成一辆改装车便代表成功,而是要面对着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持久性考验。
瞻望远方和脚踏实地是最重要的。
对于威马未来的走向,我们大可静观其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