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格力电器举牌海立股份 “造车”还是强固主业?

近日格力电器增持海立股份股票,持股比例达到5%。针对该事项,上交所要求格力电器进一步明确后续增持安排以及购买海立股份的资金来源等。格力电器举牌海立股份的原因也引来市场纷纷猜测。

  举牌或体现“造车”决心 上交所闪电问询

  从格力电器近年来的动作可看出,董明珠对“造车”可谓念念不忘。

  9月20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称,持有海立股份比例达到5%,触发举牌条件,且不排除进一步增持的可能性。

  据了解,海立股份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全封闭式制冷压缩机电机专业供应商,尤其是新能源车用压缩机占据市场领先地位,此次举牌再次体现了董明珠的“造车”执念。

  格力电器表示,本次权益变动“旨在扩充其产业链结构和整合产业优质资源,借助上海国际化地位的人才、信息和创新优势,由此打造产业链更加齐全的国际化企业”。业内人士分析,从上述表述来看,格力此次举牌应该是为了获得海立股份的控制权。

  值得注意的是,海里股份20日还遭遇了上交所闪电问询,上交所要求海立股份向格力电器核实相关事项并补充披露。

  具体来看,上交所对格力电器后续增持安排、举牌资金来源和构成、是否提前接触海立股份方面等方面予以重点关注,要求格力电器明确本次购买是否与获取公司控制权有关,以及后续增持安排、增持计划等问题。


  董明珠为何对“造车”念念不忘?

  谈及“造车”,格力电器曾数度与之擦肩而过。

  去年终止收购珠海银基股权仍历历在目,不过,收购虽然中止,但是董明珠却拉来了大连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等入股,董明珠的持股比例随后攀升至17.46%,成为珠海银隆第二大股东。

  格力布局珠海银隆的电池领域核心技术后,开始落地具体产业,一时间,格力将目光锁定在一汽夏利的传闻甚嚣尘上。但就在9月18日晚间,格力电器发布公告,对入股天津一汽夏利进行了澄清:公司及公司高管团队从未就入股事宜与天津一汽夏利进行磋商,也未前往并入驻天津一汽夏利,未就入股事宜与天津一汽夏利达成过任何一致意见。该公告也被外界认为是董明珠第二次无缘汽车行业。

  然而,令人惊讶的是,就在格力电器发布对入股一汽夏利的澄清公告3天后,格力就举牌了海立股份,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决心可见一斑。

  据了解,海立股份的新能源车用驱动一体化电动涡旋压缩机,为世界领先的驱动、泵体、电机一体化产品,打破了外资品牌的垄断,占据市场领先地位,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占据重要地位。另外,公开资料显示,受上半年国家新出台的新能源车补贴政策变化影响,2017年上半年,海立的新能源车用压缩机发展未达预期,1-6月实现销售2.37万台,实现同比8%的增长。

  那么,董明珠一直青睐的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如何?

  国海证券指出,未来几年国内和全球新能源汽车产量仍将维持快速增长势头,且中国市场潜力最大,而率先降本竞争,具备技术、规模优势及客户黏性的供应商将在全球最大市场中占据优势,或将实现弯道超车。

  华泰证券表示,政策导向明确,新能源汽车政策环境稳定。短期补贴和长期双积分制度+燃油车退出指引的政策组合,调动了产业和资本的积极性。

  业界普遍认为,到2020 年之前,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更多依靠各类补贴政策,到2020 年之后更多依靠“双积分”政策推动车企强制实施,而明确的传统能源汽车禁售时间表保证了最终新能源汽车的全面推广。


  有望在空调压缩机领域超过美的?

  事实上,除了“造车”的美好愿景,格力电器之所以看中海立股份,或另有原因。

  据悉,海立股份隶属于上海国资委旗下,主要从事空调压缩机及相关制冷设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压缩机龙头企业之一,目前在旋转式压缩机领域市占率位列第三,仅次于美的旗下的美芝,以及格力旗下的凌达。

  数据显示,2016年,美芝、凌达和海立的市场份额分别为33%、21%和11%。

  业内人士介绍,目前在空调压缩机领域,格力规模已经与美的相当,若成为海立股份的大股东,在业内有望以压倒性优势超过美的,并在空调市场打压中小竞争对手。

  也就是说,尽管格力电器将最大转型筹码放在新能源汽车上,但在单一空调业务上仍不忘发力,因此,购买海立股份这步棋也被外界认为“一箭双雕”。

  业内观点认为,即使举牌动机看似简单,但格力电器此举仍比较复杂,因为同时还牵扯到格力电器、董明珠、珠海国资委等利益相关方的博弈,而海立股份方面也涉及到其控股股东上海电气,此前上海电气拟筹划海立股份控制权转让一事因诸多波折最终被终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格力电器举牌海立股份 “造车”还是强固主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