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2015年可能获得新生的行业 新能源将驶入快车道【一】

由于公众对基建的“傲慢与偏见”,在对“4万亿”讨伐之声犹在的背景下,“7万亿”低调地出来了。尽管此“7万亿”已非彼“4万亿”,但政府对冲经济下滑的意图仍十分明显——即使不能拉动经济重回高速增长,也可至少让下降趋势的曲线变得平缓些。

中国经济在通缩泥淖中越陷越深,2015年将再次承受增速下行的压力,而以往政府惯用的稳增长武器却可能集体哑火。

在环境污染和需求萎缩的压力下,诸如煤炭、钢铁等重化工业难以再续辉煌,且产出品价格仍在探底。对地方政府来说,中央的金融和财政系统都在下大力气整治地方债务,地方财政在2015年更倾向于紧缩而非扩张,投资能力受限。

最具争议的是房地产行业。目前房地产正处在一个微妙的时刻,销售量虽然回升,但是一线城市以外地区库存依然偏高且房价上涨预期并不强烈。因此通过放松信贷和限购就能刺激全国房地产投资回升,也许只是政府的一厢情愿。近期深圳佳兆业事件为整个行业蒙上层阴影,历来依赖于政商关系的房企投资反而可能会变得谨慎。法兴银行中国经济师姚炜则预计,2015-2016年都将是中国房地产业、特别是住宅投资的历史低谷。

政府此时需要树立一些体量大、有成长空间的行业,调拨财政与金融资源促进投资作为稳增长的底牌。在经济转型的阶段,政府冀望于这些行业的投资能够使国民经济长期发展受益;另一方面,从稳增长的效果出发,如果政府刺激措施可以进一步撬动民间投资进入该行业,产生放大效应,则更有可能会出台相关政策。

目前看来,铁路、新能源、环保以及电力设备领域存在长期需求缺口,不仅具备政策刺激空间,而且受益于商业周期回暖抑或是符合社会发展方向,企业主动增加投资的可能性较大,因而会在扩张的中央财政层面获得较大力度的支持。2015年纵然经济大概率继续探底,但这些行业反而可能获得新生。

铁路建网提速

铁路建设有两个方向的任务,一是完善路网布局,延长运行里程;二是电气化改造,提高运行速度。根据中金公司交通运输分析师杨鑫保守估计,铁路运输未来3年将有约两万亿元的投资规模。而且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在年中都会大幅上调当年投资目标。

在国内,目前铁路路网布局看点主要在客运。国家曾规划到2020年、也就是“十三五”末实现铁路建设里程12万公里,高铁里程1.6万公里,但这一目标在“十二五”规划中便提出要提前落实。在主要的“四纵四横”八条客运专线中,已经全线贯通的有“三纵一横”。在余下的“一纵三横”当中,京哈线尚余京沈段要建设,徐兰线、沪昆线、青太线有望在2015年通车。因此未来路网建设投资需要加快进度。

尤其令人乐观的是,铁路客运线路布局和高铁的修建已经带动了客运量的明显上升。高铁的逐步成熟带来了铁路客运量2013年以来的增长,2008年高铁开通至2013年间高铁客运量的复合增速达到135%,近两年增速则维持在35%左右。其中,京沪高铁2014年运送旅客量首次突破1亿人次,比2013年同期增长27%,有望实现盈利目标。可见铁路在商业运营上是成功的,这对于激发后期投资、特别是引入民营资本尤为重要。杨鑫估算,2014年高铁客运量同比增速依然维持在30%的水平,高铁动车客运量占总体铁路客运比例达到30%左右。

铁路货运方面虽然受制于经济下行货运量继续下跌,但在国际铁路网建设方面至少有三条线路值得关注。一是习近平主席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所包括的泛亚铁路网境内段,连接中国新疆和东部沿海地区,总长10000公里。二是习近平主席访德期间提出连接中德的1.1万公里“渝新欧”铁路。三是李克强总理访俄期间推动的7000公里中俄高铁。

高层在2014年内亲自推动国际铁运路网建设,不仅因为其中的经济价值,而且关乎中国趋于稳定和地缘政治。因此,这些投资项目必然会得到关照,其中新疆至东部地区的铁路已经在2015年初开工。

在中国铁路电气化改造方面,高铁是最突出的成果,也是中国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端装备行业。李克强总理2014年多次亲自赴海外推销高铁技术,泰国高铁已经敲定全部采用中国技术,中国企业在经历了墨西哥的投标波折后也仍有望拿下该国的43亿美元高铁建设订单。

海通证券机械分析师龙华对《证券市场周刊》记者表示,截至2014年10月份,铁总招标473列动车已经平了历史最高纪录,但也才满足了到2015年计划的需求。动态看铁路投资仍会逐年上升,列车需求还会创出新高。

铁路建设最大的困难在财务方面。2012年以后高息债务带来了沉重的利息负担,另外巨大的投资还存在新资金缺口。但是这两大问题从2014年开始得到缓解。央行从2014年开始持续放松货币政策,降低融资成本,年底10年期铁道债发行利率已经比4月份第一期债券降低了100多个基点,并且在2015年可能继续下行,对于主要依靠举债投资的铁路行业无疑是实实在在的利好。

“铁路行业另一利好是2014年9月末成立了铁路建设基金,体量在每年募集2000亿-3000亿元。随着铁路投资改革诸多红利释放,2015年铁路投资规模无疑会继续上升。”龙华进一步指出。

此外,为了缓解铁路投资的资金压力,未来还有铁路运输提价和铁路沿线土地开发这两个政策可能出台。总体来看,政府的思路有别于以往单纯依靠财政补贴和债务融资的手段,通过价格改革和盘活资源增强铁运行业的盈利能力,最终使铁路企业能够通过内生发展渠道获取投资所需的资金。

杨鑫认为,为了弥补2015年增加的折旧、人员成本、财务费用等,货运价格需要继续提升1分/吨公里。客运价格提升可能在2015年下半年进行。而对现有的铁路用地进行综合开发,实际上是盘活了铁路周边的商业生态,铁路交通枢纽地位更加明确,有望实现铁路城镇综合体,商业开发价值巨大。在新建铁路时分享沿线土地的增值收益或更能吸引资本流入,以降低铁总建设和运营轨道的资金压力。

“铁总各个路局2014年末已经在盘点可开发的土地,但铁总当时并未拟定开发战略,2015年或有明显进展。”杨鑫透露称。

投资者如果看到2014年前三季度的铁路投资进展缓慢,可能会对未来感到不安。但是为了完成预定计划而在年底突击大力度投资是铁路行业的一个惯例。铁总在2012年全年完成铁路基建投资6300亿元,其中在四季度完成了3400亿元;在2013年全年完成铁路基建投资6600亿元,其中在四季度完成了3300亿元。

铁总2014年安排有8000亿元的铁路投资计划,截至8月末才完成4050亿元,但是在9、10两个月就完成了1900亿元。因此铁总和各地方路局可能已经在年底全力加速路网投资建设升级,发力招标列车采购,以期实现全年投资目标。

新能源驶入快车道

保障能源供给安全一直都是中国的重要课题,现如今能源清洁化的任务随着雾霾之忧越来越紧迫,中美在APEC峰会上也达成了节能减排的协议。能源消费的总量提升叠加结构改变,发展新能源正当时。新一届中央政府表现出了比往届更为明显的迎接新能源的态度。能源消费清洁化将成为未来3至5年中国能源发展的首要影响因素,光电、风电和核电作为新能源三大支柱产业均存在明显增长空间,也是政策刺激可以调动民间投资的行业。

首先,新能源投资需求来源于国内新能源发电份额整体提高。中国“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方案几经修订后已经由发改委批准,在2014年9月上报国务院,出台在即。该方案对包括光伏发电在内的新能源用电占整个社会用电比例进行上调,部分地区最高达15%,而且对地方政府制定了考核机制,因此新能源发电投资存在刚性需求。

其次,在中央“加快构建清洁、高效、安全、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的能源战略出台之际,新能源是实实在在地受到政策支持的。国家能源局在2014年下半年先后出台了支持风力发电和分布式光伏的特别政策,将其视为稳增长、改善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行业,地方补贴政策也将相继出台。而核电作为中国规模化发电的重要形式,不仅国产化水平持续提高,连出口也指日可待。国家领导人出访时也将核电设备作为重点推销产品。

2014年12月3日,能源局官网正式发布《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年-2020年)的通知》(下称“行动计划”),从量与价两方面支持新能源。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达到58GW,在建容量达到30GW以上;风电装机达到200GW,风电与煤电上网电价相当;光伏装机达到100GW左右,光伏发电与电网销售电价相当。

需要说明的是,分布式光伏发电是指电力用户在所在地附近因地制宜自建电站,省却了传统大型地面光伏电站的调配输送问题。无论是郊区空地还是城市屋顶,分布式电站都可以适用,不需要像传统地面电站那样占用大面积土地。2014年上半年国内分布式光伏投资进展并不顺利,主要缘于国内光伏余电上网价格较低,用电较少时收益偏低,以及分布式项目融资难的问题。不过从下半年开始,这些问题正在逐一得到解决。

分布式光伏可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能源局本次出台的方案把余电上网价格调整为享受国家大型电站上网电价的政策。依据地面电站所在地区,划分三大资源区,分别执行0.90元/度、0.95元/度及1元/度的标杆上网电价。此外,分布式光伏项目按全电量补贴,标准为0.42元/度。同时,本次政策增加了“全额上网”的选择,鼓励了投资电站的产业资本。政策还拓宽了融资渠道,鼓励基金、信托、保险等非银行金融机构与产业资本相结合,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进入分布式光伏行业。

从国际经验看,日本曾在2012年启动了光伏补贴政策,当年新增装机容量2.5GW,2013年增长4GW,2014年预计可以新增8GW。中国在光伏可承建面积方面比日本有优势,光伏产业链也比日本完整,因此具备高增速潜力。同时,中国分布式光伏累计装机容量截至2014年三季度仅占光伏总装机容量的19.1%,而这一比例在德国、美国等发达国家超过70%。因此,在分布式光伏领域,中国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根据彭博(Bloomberg)旗下新能源财经(NEF)的数据,中国2014年三季度在光伏领域投资122亿美元,同比增长63%,环比增长53%。这已经带动上游光伏组件价格企稳回升。2014年四季度可能是国内分布式光伏行业启动大规模投资的开始。

如果投资者认为发展新能源的战略离落实还早,不妨追寻产业和金融资本的脚步,就可以发现光伏早已是金融大鳄们追逐的对象。据华泰证券统计,2014年有8家来自不同行业的A股上市公司新进入光伏业务。在10月份,已经有多家上市光伏企业借助能源局新发布的政策结合联合非银行金融机构扩大光伏投资。此外,包括恒大、华为等企业也在2014年布局光伏业务。

中国风力发电行业经历了2011年、2012年的萧条后,在2013年迎来回暖。华泰证券新能源分析师郑丹丹指出,此前中国风电以陆上为主,正在过渡到以风力大、不占用土地的海上风力发电为主。

国家发改委于2014年6月5日出台海上风电上网电价政策,规定对非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2017年以前投运的潮间带、近海风电项目含税上网电价分别为0.75元/kWh、0.85元/kWh。通过特许权招标确定业主的海上风电项目,其上网电价按照中标价格执行,但不得高于以上规定的同类项目上网电价水平。2017年及以后投运的海上风电项目,将根据海上风电技术进步和项目建设成本变化,结合特许权招投标情况另行研究制定上网电价政策。这一政策旨在明确行业利润水平,将促进风电产业步入商业化的正轨。

在各种新能源中,最具规模化发展潜力的是核电。核能单机容量大,新投产机组单台容量多为1GW以上,而且核电的稳定性堪比火力发电,不受季节等自然因素影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2015年可能获得新生的行业 新能源将驶入快车道【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