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乘用车赛道愈发拥挤之时,造车新势力已调转航向,将触手伸向自动驾驶商用车领域。
近日,有知情人士称,理想汽车正筹划进军自动驾驶卡车领域,将由其智能驾驶业务副总裁郎咸朋带队,目前已通过多家猎头公司在行业中寻找相关人才。
布局自动驾驶卡车意欲何为
据悉,理想汽车招聘的岗位之一是“卡车自动驾驶技术总监”,主要负责工厂物流卡车自动驾驶的系统设计、开发、测试和试验验证工作,交付安全、高效的自动驾驶产品。
在任职资格中,候选人要求拥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6年以上相关研发管理、技术架构经验,主导过公司核心业务系统的建设和优化工作,以及有成熟港口、码头自动驾驶物流落地的运营经验。对于这一岗位职级,有猎头表示可对标阿里巴巴P9~P10(一级域架构负责人或二线团队负责人)。
对于该传闻,理想汽车虽予以否认,但知情人士称,过去一年中,理想汽车内部围绕“L4级自动驾驶技术的价值点”进行多次讨论,主要落地方向包括乘用车和商用车领域。今年6月中下旬,理想汽车高层已基本敲定从自动驾驶卡车赛道切入,并加大研发、布局力度,计划于明年达成阶段性成果。
对此,物流行业专家孔震表示,就基础能力而言,理想汽车已在乘用车辅助驾驶系统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而数据驱动在L3、L4级高阶智能驾驶系统中具有极大价值,从这个角度来看,理想汽车具备跨入商用车自动驾驶领域的天然优势。
一名行业人士分析称,在前期布局阶段,理想汽车或将建立一个百人规模的团队,通过改装现有卡车来测试自动驾驶系统,待系统相对成熟且具备量产能力后,理想汽车将面临商业模式的选择:一是自动驾驶卡车制造商;二是自动驾驶卡车物流运营商。总体来看,两者都有一定的发展前景,但后者想象空间更大,有利于提高公司市值和市场竞争力。
此外,从体量来看,理想汽车具备孵化自动驾驶卡车新业务的实力。在主营业务上,今年理想汽车销量增长迅猛,上半年交付量已超过2022年全年。从资金储备来看,理想汽车上半年净利润已抹平前三年净亏损,2023年全年营收有望突破千亿元规模;企业自由现金流已提升至96.2亿元,同比大幅增长;截至6月30日,企业现金储备高达737.7亿元。对于理想汽车而言,此时跨界开展全新业务,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时机。
乘用车新势力扎堆入局
事实上,除理想汽车外,三大造车新势力中的蔚来和小鹏汽车也在以不同方式,深度布局自动驾驶卡车领域。
2018年,蔚来资本投资矿用自动驾驶卡车公司易控智驾,以及专注于干线物流自动驾驶场景的嬴彻科技;小鹏汽车则投资了自动驾驶干线物流初创企业千挂科技。近年来,千挂科技先后与字节跳动旗下的云服务提供商火山引擎以及东风柳汽达成量产合作,推动自动驾驶干线物流重卡规模化量产和运营,开发适用于长途干线物流场景的自动驾驶牵引车。
在业内人士看来,若理想汽车“自主”切入自动驾驶卡车领域,或将开辟出与蔚来和小鹏截然不同的运作模式,为造车新势力探索出一条新型跨界发展之路。
黄河科技学院客座教授张翔表示,随着乘用车市场“内卷”渐入白热化,更加残酷的淘汰赛正加速到来。“蔚小理”希望通过布局自动驾驶卡车领域,实现突围和版图扩张,无疑是明智之举。如今,自动驾驶卡车市场仍处于起步阶段,未来潜力巨大,造车新势力布局该领域,实现乘商并举,是其拓展新市场、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最佳途径。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商用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钟渭平认为,与传统燃油卡车竞争格局基本稳固不同,在新能源及自动驾驶卡车赛道上,各家企业几乎处于同一起跑线,这无疑为造车新势力提供了入局的绝佳机会。目前,传统商用车企业虽有所布局,但其转型升级的动力稍显不足。相较之下,造车新势力少了很多惯性包袱,更容易实现跨界融合。
此外,有业内人士指出,“蔚小理”有着较强的研发、生产、供应链能力,并且在电动化和智能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它们的加入,有利于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和新能源汽车技术在商用车领域的推广应用。
量产交付与商业变现是关键
造车新势力竞相布局,无不证明自动驾驶卡车市场蕴藏的无限潜力。不过,经过多年发展,自动驾驶卡车商业化落地依然局限于港口、矿区、短途接驳等特定或封闭式场景,想要驶入复杂路况,仍需攻克核心技术、商业模式、成本分摊、配套设施等重重阻碍。
去年以来,由于商业化落地迟迟无法兑现,导致全球自动驾驶卡车领域的热度开始消退,多家自动驾驶卡车公司遭遇融资困难,甚至深陷主营业务关停的危机。因此,有业内人士直言,自动驾驶卡车行业或将进入优胜劣汰的关键阶段,2023年将成为重整洗牌之年。
对此,钟渭平认为,造车新势力企业竞逐自动驾驶卡车赛道并非坦途,需要面临干线物流无人驾驶商业模式探索、公司融资与量产进度平衡等难题。未来,造车新势力企业想要在该行业站稳脚跟,当务之急是要构建完善的业务模式,加快推进产品商业化落地,用营收证明其商业模式的合理性。
不难发现,量产交付与商业变现能力,已成为衡量自动驾驶卡车企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在历经一个技术研发周期的洗礼后,检验自动驾驶卡车公司的试金石,非盈利能力莫属。”孔震表示,如今,自动驾驶卡车行业已到了检验真本事的时候,资本已不再相信宏大的愿景故事,而更看重公司真正的量产盈利前景。能否批量交付、怎样实现商业化落地、商业模式能否走通,将成为检验自动驾驶卡车企业最直接也是最客观的标准。
由此可见,对于造车新势力而言,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建立一套自动驾驶卡车量产方法论,形成一个完整、可控的商业模式已迫在眉睫。
“目前,自动驾驶卡车领域已进入冷静期,各家企业更多聚焦在技术难题的攻克,以及可行性商业模式的探索。”张翔指出,出于对商用车市场格局以及自身短板的考虑,造车新势力大多选择与传统车企和自动驾驶初创公司合作,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从而实现先进理念与传统企业技术实力的优势互补。未来,随着造车新势力与传统造车企业的关系由“竞争”变为“竞合”,商用车领域的造车或许不会再“单打独斗”,而是上下游需求和资源的重新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