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业内获悉,近期我国迎来一项新能源领域的新技术,或将未来让燃料电池真正拥有更多的“中国芯”,这项技术就是坤艾(KunAi)新材料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研发成功新一代以超高分子量高性能磷酸掺杂聚苯并咪唑(PBI)为核心的高温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HTPEM)。
与现有的质子交换膜相比,新的KunAi-HTPEM质子交换膜材料具有超高分子量,卓越的机械强度以及优异的质子导通率,超长运行时间,严格的成本控制,预计可以大幅加快氢燃料电池的商业化进程,填补了我国在高温质子交换膜领域的自有技术空白。
据坤艾(KunAi)公司负责人介绍,巴斯夫(BASF)高温质子交换膜已经实现了20,000小时稳定性运行,KunAi- HTPEM预计可以达到35,000~40,000小时,稳定性运行能力的大幅提高 ,可以使燃料电池组的寿命显著提高,让燃料电池系统不再“娇贵”。
根据电解质和燃料不同,燃料电池分为六类: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直接甲醇燃料电池(DMFC)、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FC)、碱性燃料电池(AFC)、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磷酸燃料电池(PAFC),每种电池的应用场景都不一样。2011-2018年,受到交通领域需求拉动,质子交换膜(PEMFC)出货量出现了跨越式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42.57%。
以高温质子交换膜膜电极(MEA)为核心的燃料电池总系统不同于目前流行的常温(60-80摄氏度)全氟磺酸膜电极(MEA)燃料电池系统,高温质子膜可以不依赖高纯氢气制备,储存(含汽车储氢),可以直接使用甲醇重整出来的含杂质的氢气,燃料电池总系统的复杂程度减低,运行无故障率提高,从而有效降低燃料电池本身的成本(和全氟磺酸膜类质子交换膜相比,质子膜的综合成本可以下降90%~95%,),具有非常大的价格优势。相对于价格不菲的高纯氢,动辄千万的加氢站,给用户带来心理压力的超高压储氢,甲醇价格低廉,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加油站的便利,在乘用车上的应用将会更加容易和便利。
中科院欧阳明高院士在多个场合表示,氢燃料电池更适合替代使用柴油的长途运输车辆以及客车领域,锂离子电池更适合于乘用车领域。业内人士预计,从使用场景来看,未来常温质子交换膜在卡车、大巴车、物流车等长途运输车辆以及大型基站,铁塔电源、偏远山区供电等方面应该有丰富的应用环境,而高温质子交换膜技术路线和现有的锂电池电动车路线,因为现有的成本优势和安全性,在出租车、乘用车、移动电源等领域,高温质子交换膜的应用场景将会更加丰富和便利。
燃料电池“中国芯”:高温质子交换膜自有技术获突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燃料电池“中国芯”:高温质子交换膜自有技术获突破
相关推荐
- 印度液流电池初创企业Offgrid 融资1500万美元
- ESG实践,助力老挝绿色发展
- 厄瓜多尔批准643兆瓦分布式能源项目
- 英国电动列车创下320公里行程世界新纪录
- 国家能源局:提升电力消纳新能源水平的同时,也将积极拓展新能源非电利用途径
-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发电量增量占全国新增发电量的近50%
- 国家能源局:今年上半年,风光发电量的增量超过了全社会用电量增量
- 江苏国泰拟终止投建锂离子电池电解液项目
- 6个氢能项目入选!首批中欧能源合作典型案例遴选结果发布
- 新疆能源监管办为首个“沙戈荒”新能源外送基地配套项目提供高效许可服
- 首批并网!哈萨克斯坦单体最大风电项目并网发电
- 共拓东南亚市场|东方日立与日立亚洲(泰国)达成战略合作
- 乌兰察布新能源装机超1400万千瓦 发电占比超50%
- 湖北省天门市人民政府与合锂循环签订动力锂离子电池综合利用项目
- 清能股份与上海兀流汽车科技成功签署百台燃料电池系统订单
- 陕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做好8-12月电力市场分时交易结算有关工作的通知
- 《关于调整陕西电网分时电价政策有关事项的通知》政策解读
- 中国首台商用车燃氢发动机在河北沧州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