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篇文章之前让我想到了两件事:第一件事是2011年1月的广州省两会上,时任广州市市长万庆良在回答媒体关于“房价高企广州人能幸福吗?”的提问时,答道:“我工作了20多年,还没有买房,现在住的是市政府的宿舍,在珠江帝景130多平方米,每月交租600元,当然,政府会补贴一部分房租。”此言一出,舆论哗然。珠江帝景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小蛮腰(广州塔)”边上,是广州有名的临江豪宅小区,130平方米的房子市场租赁价格最少每月4000元以上。万庆良也因此被网友戏称为“600帝”。这件事情虽然过去很久了,但是让我们匪夷所思的是一个将民生整天挂在嘴角边上的政策制定者居然对民生却毫不知情,还能够大言不惭说出远远脱离民生的厥词。
第二件事是最近看了一篇业内充满争议的文章《我为什么说电动汽车是垃圾》,在文内作者细数了电动汽车带来的种种弊端,比如说依靠政策绑定的纯电动车售价,原本可能仅仅几万元就可以买一台的车因为政策的补贴与优惠一转身卖上了十几万;在这其中细数了包括知豆、众泰芝麻E30、北汽新能源ES210等众多车型,比如北汽绅宝D70优惠完祼车价10万多,但是换成电动的却卖上34.69万;再比如金杯大海狮传统动力卖19万一辆,但是换成电动车以后卖上75万,虽然我们屁股上也能够想像的出这些车卖给了谁,但是今天我想说的是与我们实际消费者绑定的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和新能源汽车免摇上牌政策。
前不久从机场归来,受最近新能源汽车争议的影响在网约车APP上特地约了一辆比亚迪秦。全国以及各地的新能源政策实施了这么久,作为比较接地气的新能源混动车对于最终的用户到底带来了哪些影响,因此这次想听听比亚迪秦车主对新能源车的看法。
接我的是一位刚买比亚迪秦三个月的潘姓师傅,闲聊中告知我当初以16万买下比亚迪秦时,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在深圳比亚迪秦可以免摇号就直接上牌,省去了摇号的等待时间或者是拍卖牌照的巨额费用,车是买下来了,但车买了以后问题也来了。
2015款秦双冠版采用的是第二代DM双模混动技术,搭载一台1.5T发动机和电动机组成的插电式混动系统,电池组的容量为13千瓦时,在纯电动状态下的最大续航里程为70km。按照目前国家补贴政策秦可以获得3.15万元国家补贴,加上地方补贴,因此优惠后的秦双冠版市场售价为14.83万和15.83万元,此外还可享受免购置税和免费上深牌的政策。因此车主所说的16万左右的落地价跟目前市场上的售价相差无几。
首先他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充电问题,我们试想一个人普通消费者花16万元购买比亚迪秦来开网约车,他的经济能力远不可能将比亚迪秦作为第二辆车或者备用车来使用。而这个经济能力有限带来的最主要的问题就是充电桩的车位问题。不出所料,车主告诉我说日常充电基本没戏,家里没有充电的条件,如果去外面的充电桩充电又根本没有时间,而且秦在充满电的情况下续航里程也并没有70公里,因此电动方面基本算是废了,当然偶尔通过能量回收进行的充电也基本在日常中消耗,根本起不到节油或者纯电动带来的比如行驶中的静音等实际作用。
但是正如《我为什么说电动汽车是垃圾》一文中作者所说的那样,消费者原本可以只花8万或者10万可以买到传统汽油车的情况下,就因为多了一项没有用到的电动功能再加政策的助力就要为此多花费一倍或者几倍的价格来购买,这说明国家以及地方政策的补贴并没有真正的花费在消费者身上。
这里再来说他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节油问题,我们在各大网站查到的比亚迪秦1.5T油耗数据都显示为1.6L/100km,而据车主说就跟上面提到的日常基本不能充电的情况下,目前百公里油耗基本在11L左右,也就是说每公里的油费在0.65元左右,而这已经比大多数同级别的燃油车要高出很多了,并没有跟自己预想中的节油性能相符合,因此对于自己花16万买下比亚迪秦来跑网约车有些后悔。
其实我们也能想到,作为一个想通过跑网约车来作为营生的车主来说秦似乎并没有当初自己想象中的那样,能够降低运营成本、降低油耗,给自己一个满意的交通工具。
最后我问他除了当初考虑到秦上牌方便以外,还有其它原因吸引你的地方吗?这个时候他似乎脸上的阴影稍微舒坦了些,告诉我说,除了上面让我郁闷的原因之外秦还是有些地方让他感觉到满意的:比如说科技感,比亚迪秦采用了12.1英寸全液晶仪表盘并有多种显示模式,营造出强烈的科技感与豪华感;再比如在同级别车型中很少见的座椅四向电动调节功能也很实用。
科技的发展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消费者,给消费者更好的享受与便利性,一味的用政策来绑定让普罗大众成为政策引导下新科技的小白鼠甚至是牺牲品,这肯定不是政策制定时的初衷,而目前众多国内车企陷入新能源政策骗补的漩涡中也可以看出,新科技的推动如果单纯地用政策绑定来从纳税人的纳税中来达到车企赢利的目的,肯定不是政策制定者与消费者所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