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是行动派

集结全球15所高校、跨越18个时区、一周内近30场活动、吸引百万人次参与……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COP26)召开期间,全球青年零碳未来峰会同步上线。峰会由清华大学发起成立的世界大学气候变化联盟主办,以COP26举办地英国格拉斯哥为主会场,代表们从六大洲九个国家接入云端,共同为解决气候问题献计献策。

从推动《巴黎协定》签署生效到托举青年一代登上零碳舞台,从扭转自身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到以大国担当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贡献关键力量,背后是中国言出必行、行胜于言的战略定力。

“光有目标,没有行动,没有政策,那算什么力度?”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指出,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上,“我们是认认真真在落实”。

01

“制造行动假象的文本比达不成协议更糟糕”

为期两周的COP26,是《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以来的首次气候大会,被视为拯救人类免于气候灾难的“最后一次机会”。据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UNFCCC)介绍,谈判有4个主要目标:到本世纪中叶确保全球实现净零目标,并保持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内;保护社区和自然栖息地;调动资金,发达国家须兑现每年筹集至少1000亿美元气候融资的承诺;敲定《巴黎规则手册》,推动《巴黎协定》全面运作。

截至11月13日闭幕,大会达成决议文件,就《巴黎协定》实施细则达成共识。据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称,COP26没有达成的共识包括:结束对化石燃料的投资;逐步淘汰煤炭;对碳排放定价;保护易受气候变化影响的群体;兑现气候融资承诺。他表示,与会各方迈出了重要的步伐,但还“不够”,并呼吁发达国家兑现每年提供1000亿美元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挑战的承诺。

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指出,气候融资是COP26的重要议题。发达国家承诺在2020年前,每年从各种渠道联合调动1000亿美元用于解决欠发达国家迫切的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需求,这个承诺没有完全兑现且面临延迟,引起欠发达国家的强烈不满。

在多位气候观察人士看来,部分内容更多停留在空洞的言辞。“对遭受致命洪水、热带气旋等打击的人们来说起不到任何帮助,制造行动假象的文本比达不成协议更糟糕。”国际行动援助组织气候政策协调员Teresa Anderson称。

“我们并没有在发达国家的承诺和进展中看到诚意,听到的口号远多于实干。”参与谈判的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高翔举例说,加拿大2020年1月提交的履约报告预测,2020年减排6%、2030年减排10%,距离其此前承诺的2020年减排17%、2030年减排40%—45%存在明显差距。“更糟糕的是,该国2018年、2019年实际排放量逐年上涨,这些都让人无法对其实现承诺建立信心。此外,欧盟、美国、日本甚至排放还在增长的加拿大都提出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但都没有提出实现目标的清晰路径。”

02

“说了我们就得做到,这才能真正体现行动力度”

相比之下,中国始终通过有力行动和实际成果,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引领者。

COP26召开首日,在解振华及中国代表团团长、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与古特雷斯的会谈中,古特雷斯希望中国代表团在COP26期间一如既往积极发挥影响力,加强与各方沟通协调,为推动COP26取得成功贡献力量。

“中国不光是说,而且在实实在在地做。不仅确定目标,还确定了相配套的政策措施、行动、投资,有时间表、路线图,说了我们就得做到,这才能真正体现行动力度。”针对近期部分西方国家质疑中国在气候问题上的诚意和可信度,解振华直言不讳——“这是无稽之谈”。

数字最有说服力。最新发布的《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白皮书显示:2020年中国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下降18.8%,超额完成“十三五”约束性目标,比2005年下降48.4%,超额完成了中国向国际社会承诺的到2020年下降40%-45%的目标,累计少排放二氧化碳约58亿吨,基本扭转了二氧化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

“中国不仅是全球能耗强度降低最快的国家之一,还有新能源汽车生产和销售规模连续6年位居全球第一,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位居全球第一等扎实成绩。截至2020年底,中国连续8年成为全球最大新增光伏市场,光伏产品出口到200多个国家及地区,降低了全球清洁能源使用成本。”参与白皮书编制的生态环境部环境与经济政策研究中心能源环境政策研究部副主任冯相昭强调,中国确定的国家自主贡献新目标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实现,现有成果也非一蹴而就,但中国言行一致并为之付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

COP26召开前夕,中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国家联络人向《公约》秘书处正式提交《中国落实国家自主贡献成效和新目标新举措》和《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这是中国履行《巴黎协定》的具体举措。高翔坦言,与其他发展中国家一样,中国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还需要排放空间,“但我们积极承担符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国情的国际责任,连续滚动提出雄心与务实兼备的行动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兑现国际承诺,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作出了示范。”

03

“我们在同一个大船上,都得尽自己最大的能力”

应对气候变化离不开全球同舟共济。“我们主张,在应对气候变化这个问题上,所有的国家都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因为我们在同一个大船上,都得尽自己最大的能力。要展现建设性,能够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用最低的成本实现最大的减排效益。”解振华表示。

发起建立“基础四国”部长级会议和气候行动部长级会议等多边磋商机制、积极协调“立场相近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谈判立场、尽己所能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参加二十国集团等框架下气候议题磋商谈判……作为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在积极推动共建公平合理、合作共赢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

COP26期间,中国的努力又一次结出果实。11月10日,中国和美国发布《中美关于在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的格拉斯哥联合宣言》,引发全球关注。双方赞赏迄今为止开展的工作,承诺继续共同努力,并与各方一道,加强《巴黎协定》的实施。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各自能力原则、考虑各国国情的基础上,采取强化的气候行动,有效应对气候危机。双方同意建立“21世纪20年代强化气候行动工作组”,推动两国气候变化合作和多边进程。

解振华在随后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达成联合宣言,双方举行了近30场视频会谈,还在上海、天津、伦敦、格拉斯哥进行4次面对面会谈。中美在《巴黎协定》温控目标、自主贡献、全球适应目标、资金等问题上形成了一些共识,在减缓、适应、支持方面,达到平衡、有力度、包容性的成果。“此外,希望《巴黎协定》第六条,关于全球市场机制及透明度等问题可达成共识。中国已经建立起了碳市场,目前稳中有升,希望全球都可以建立起碳市场,避免碳泄漏、促进贸易公平。”

“中美达成声明的结果非常令人鼓舞”“这是朝着正确方向迈出的重要一步”……多国媒体予以高度关注。英国广播公司新闻网指出,中美达成协议是对气候行动紧迫性的认可,双方商定的联合步骤,即关于甲烷、森林和技术转让具有重要象征意义。西班牙《先锋报》撰文称,COP26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中美两个大国的态度,而中国早已表达了保护环境的意愿。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是行动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