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和信息化部1月2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光伏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规模全球占比均超过50%,继续保持全球首位。
2017年,受国内光伏分布式市场加速扩大和国外新兴市场快速崛起双重因素影响,我国光伏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产业规模稳步增长、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生产成本显著下降、企业效益持续向好、对外贸易保持平稳。
2017年我国多晶硅产量24.2万吨,同比增长24.7%;硅片产量87GW,同比增长34.3%;电池片产量68GW,同比增长33.3%;组件产量76GW,同比增长31.7%。
P型单晶及多晶电池技术持续改进,常规产线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0.5%和18.8%,采用钝化发射极背面接触技术(PERC)和黑硅技术的先进生产线则分别达到21.3%和19.2%。多晶硅生产工艺进一步优化,行业平均综合电耗已降至70KWh/kg以下。
在技术进步及生产自动化、智能化改造的共同推动下,我国领先企业多晶硅生产成本降至6万元/吨,组件生产成本降至2元/瓦以下,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降至5元/瓦左右,度电成本降至0.5-0.7元/千瓦时。
受惠于市场规模扩大,企业出货量大幅提高,同时由于技术工艺进步带动生产成本下降,我国光伏企业盈利水平明显提升,上游硅料、硅片、原辅材、以及下游逆变器、电站等环节毛利率最高分别达到45.8%、37.34%、21.8%、33.54%和50%。
2017年1-11月,我国光伏产品出口总额为131.1亿美元,同比增长1.4%;多晶硅进口量14.4万吨,同比增长17.3%。受全球光伏市场继续扩大影响,我国光伏产品出口量快速增长,但产品出口价格持续下滑,墨西哥、巴西、印度等新兴市场增速提升,其中对印度出口跃居第一位。
据PVInfolink观察预测,在中国内需转淡之后,不少一线组件大厂已冻结对外的电池采购以及组件外包订单,再加上部分厂家对印度的出货转趋保守,使得多晶电池片价格崩跌,大陆、台湾、第三地电池片厂商开工率略为下降,预期到了月底电池厂将硅片消化完毕之后,开工率的降幅将迅速扩大,正式宣告了光伏市场淡季再临。
硅料历经了半年以上的供应紧张、不断涨价,但在产业寒冬降临时也难以独善其身。先前已将订单谈妥的大厂订单尚维稳在每公斤155 – 158元人民币,然本周贸易商、较小的硅料厂已开始出现每公斤145 – 150元人民币的报价。
且随硅片厂库存也开始累积,预期硅料近期内也将开始明显下滑。
硅片
受到多晶电池片、组件价格快速下探影响,金刚线多晶硅片也已经出现明显的降幅,价格从每片4.5人民币、0.635美金来到每片4.3人民币、0.6元美金。
单晶龙头厂隆基释出新一波降价,使得国内整体单晶硅片价格来到每片5.0 – 5.2元人民币、0.7 – 0.725元美金区间。
电池片
上周多晶电池片快速从每瓦1.65元人民币跌至每瓦1.55-1.58元人民币,本周受到库存持续累积影响、跌幅更加剧烈,市场价格已经来到每瓦1.4-1.45元人民币。此价格让多数电池厂难以负荷,陆续出现开工率下降的情形。
台湾、海外电池面临跌价仍难有订单的局面,且成本也高于大陆厂商,使得近期报价略高于大陆电池厂,落在每瓦0.19 –0.205元美金,但实则成交量不高。
单晶PERC在历经先前较大的跌幅之后,近期价格已较为平稳。各地PERC电池片近期大致落在每瓦1.7 – 1.8元人民币、0.225 – 0.235元美金。現貨市場常规单晶成交量依然低迷,故价格并未有太大变动。
组件
国内单、多晶组件仍维持缓跌局面,然分布式项目对价格较不若大型电站敏感,近期分布式市场常规多晶组件价格大多落在每瓦2.6 – 2.65元人民币之间,大型项目订单则开始出现跌破每瓦2.6元人民币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