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地热能扶持政策逐渐明朗,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产业链企业将充分享受久违的千亿级红利。与此同时,在绿色、低碳发展的大背景下,频频亮相的地热能也有望成为雄安新区发展的重头戏。
雄安新区红利加速释放 千亿地热能产业强势起飞
地热能产业正在成为最近一个阶段雄安新区建设的新聚焦点。
当前,地热能逐步释放出“不可替代性”。从初期温泉利用直至大规模产业化发展,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蛰伏良久的地热能终于在“十三五”期间迎来爆发期。公开资料显示,作为提升能效、调整结构的重要抓手,包括地热能在内的可在能能源体系将成为能源侧变革的必然选择。
据悉,一方面,和顶层设计大力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释放绿色动能红利的预期有关;另一方面,不少环保群雄、“央”字头企业以及基建服务商也在瞄准这一潜在市场积蓄能量,不少从业机构也在积极开展业务模式的创新与新兴增长极。由首次发布的地热发展五年规划可推算,一个投资空间达到逾千亿产业蓝海已初具雏形。
业界人士指出,在清洁能源红利及市场环境的积极作用下,有地热能开采、运营等业务的项目经验,有助于部分企业在雄安新区发展规划红利释放时进一步取得先机。一位业界资深人士则指出,雄安新区带来的地热能投资空间,也将给清洁能源传统项目的运营模式带来新的变化;而未来对于地热能产业掘金能力的高低也将对企业提出新的挑战,一些自运营能力更强的综合性企业有望脱颖而出。
事实上,近期顶层设计及地方政府所推动的能源侧供给改革,也成为利好雄安新区地热能市场的政策背景。2017年年初,三部委联合印发的《地热能开发利用“十三五”规划》明确提出,“十三五”时期,中国将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11亿平方米,其中新增浅层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7亿平方米,新增水热型地热供暖面积4亿平方米,新增地热发电装机容量500MW。”
恰逢其时,4月1日成立的“千年大计”雄安新区定位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也就是与传统造城模式不同的是,雄安新区将秉承绿色、智慧的发展新常态,完全区别于传统标准的耗能模式。更早之前,地热能已成为雄安新区冬季取暖的新利器。据第一财经日报此前报道,在雾霾严重的京津冀地区,雄县是华北首座“无烟城”,利用地热实现供暖全覆盖就是雄县冬季全城无烟背后的“秘密”。如今,这一清洁生产方式被业界誉为“雄县模式”。
雄安新区的独门“绿色矿藏”,也传递出发展地热能产业的积极信号:雄安新区将成为地热能的示范工程。据证券市场周刊8月7日消息,截至目前,雄安新区分布有三个大中型地热田,地下热水资源分布广、埋藏浅、温度高、储量大、水质优、易回灌。另据公开资料,雄安新区地下热水资源年均开采量折合标准煤逾200万吨,可满足近千万平米的建筑群供暖需求。
这也意味着,而政策导向可能带来的业务机会也逐渐被市场所关注。未来4年内,地热能将成为同时期内增长最为迅猛的可再生能源。其中,浅层地热能资源将成为发展重头戏,以地源热泵技术为代表的开采技术将成为行业发展的主导模式。业界普遍预测,随着清洁、高效的地热能供暖形式逐步推广开来,区域集中供暖模式将迅速切入到寻常百姓家,并成为基本生活能量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