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重磅!《贵州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地热能供暖(制冷)应用项目预计新增投资约80亿元

2021年11月16日,贵州省能源局官网发布了《贵州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基准年为 2020 年,规划目标年为 2021-2025年,展望到2035年。贵州省将围绕城镇集中区、城市功能区、工业园区、农业园区及旅游景区“五区”驱动,打造“一区”、“两核”、“两带”、“多极”地热能产业发展新格局。

规划范围为贵州省行政辖区内浅层地热能资源开发利用及中深层地热能资源多元梯级综合利用。《规划》提出,“十四五”期间,贵州省预计新增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2000万平方米,“十四五”末全省累计达到2500万平方米。展望2035年,贵州省利用地热能供暖(制冷)面积达到5000万平方米,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

贵州地热能资源丰富、储量大、分布广,勘查与开发利用程度低、开发潜力巨大。“十三五”时期,随着全省对供暖(制冷)需求的增加,浅层地热能产业在市场需求的推动下得到了较快速的发展,开发利用主体不断增多,逐步形成了“铜仁模式”、“遵义模式”等不同理念的本土发展方式,为贵州岩溶山区开发利用地热能提供可复制的经验。

《规划》结合贵州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二三四”工作思路,围绕“四化”创新性地提出打造“一区”(铜仁引领发展区)、“两核”(贵阳—贵安—安顺都市圈、遵义都市圈核心发展区)、“两带”(毕水兴发展带、凯里都匀发展带)、“多极”(县域城镇发展极)地热能产业发展布局,并对每个布局区块的工作重点及要求进行了明确。

贵州地热资源

贵州有着丰富的地热资源,有天然温泉88个,热水钻孔15个。根据地下热水的形成条件,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受深断裂和背斜构造控制的深循环地下热水;沉积盆地深埋型地下热卤水。贵州可划分为5个热储构造,主要是震旦系、寒武-奥陶系两个热储构造。贵州地温场分布具有中部高,东、西两侧低的特征,中部高值区面积约8万km~2,地温梯度2.5~3.0℃/100m。

目前贵州开发利用程度总体不高,主要用于温泉康养和农业灌溉、地热供暖。近年来,贵州省积极推进地热能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全国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果和带动作用。随着地热资源在清洁供暖上的应用越来越多对解决居民冬季取暖问题、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尤其是利用贵州地区丰富的地热资源优势,进一步大胆创新,推动贵州省地热能产业更好更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重磅!《贵州省地热能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发布,地热能供暖(制冷)应用项目预计新增投资约8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