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区斗门镇小赤坎村有不少村民在田间燃烧稻草秸秆,造成周边区域“烟雾缭绕”,致使能见度降低,驾车经过的市民都要减速慢行。在田间燃烧稻草秸秆,不仅破坏空气质量,危害人体健康,还容易引发火灾,甚至会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农田质量下降等,同时也是不小的资源浪费。也正因为如此,很多地方政府都出台规定明文禁止燃烧稻草。然而,政府年年禁,农民年年烧,这似乎已成规律。农民不顾政府命令在农田里焚烧稻草秸秆,当然不是为了取乐,更不是故意要和政府唱对台戏,而是因为这些稻草秸秆对自己来说确实没有什么价值,运回家也是白费力气,不如就地一把火解决更省事。很显然,在这种情形之下,政府单靠明令禁止是禁不住焚烧稻草秸秆行为的。更何况,农民在自家的田地里焚烧自家的稻草秸秆,也算不上是严重的违法行为,不能给予过重的处罚。所以当务之急,还是要想方设法提高稻草秸秆的利用价值,让稻草秸秆变废为宝,并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项目。否则,即便农民不焚烧这些稻草秸秆,把它们堆放在房前屋后,也影响乡村卫生环境,并且成为火灾隐患。
编辑:让稻草秸秆变废为宝,办法有很多,除了直接用来做工业燃料、加工动物饲料、编制生产生活用品外,还可以开发成生物燃料。比如,重庆市目前已建成秸秆气化集中供气试点工程两处,这两个示范工程的成功建成和运行,产生了良好的能源环保和经济效益。总之,在当今空气状况堪忧的情况下,禁止焚烧稻草秸秆是应该的,但政府及有关部门还应该把工夫更多地下在“禁”外,尽可能帮助农户给稻草秸秆寻找出路。如果所有的稻草秸秆都能得到合理利用,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相信农民也不舍得一把火烧掉,这无疑才是最好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