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重视,光伏市场也日益繁荣。然而,一些不法分子趁机混入其中,以光伏为名利用各种手段实施诈骗。为了帮助大家识别并防范此类诈骗,黄渤海新区警方特整理出以下六大类常见的光伏诈骗手段,并提供相应的防范建议。
手段一:夸大发电效果
不良商家为了吸引客户,常常故意夸大光伏发电的效果,如宣称1千瓦光伏发电每天可以产生24度电等。然而,光伏发电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天气、日照时间、光伏板效率等,实际发电量往往远低于宣传数据。
警方提示:在选择光伏发电系统时,应保持理性,不要被商家的夸大宣传所迷惑。可以通过查阅权威资料、咨询专业人士或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光伏发电的真实效果及影响因素。
手段二:光伏传销骗局
部分商家以高额抽成奖励为诱饵,声称用户只需花费数万元安装一套电站即可获得光伏代理资质,并发展下线安装以获取更多奖励。这实际上是一种“庞氏骗局”,商家承诺的奖励难以实现,用户投资的钱款也可能面临损失。
警方提示:警惕高额抽成奖励的诱惑,谨慎选择光伏代理项目。在投资前应充分了解商家的信誉和资质,避免陷入传销骗局。
手段三:光伏项目投资骗局
一些犯罪分子以“新能源投资平台”为噱头,承诺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然而,这些平台往往缺乏真实的光伏项目支撑,一旦投资者投入资金,平台便可能关闭并卷款跑路。
警方提示:对于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要保持警惕,谨慎决策。在投资前应充分了解平台的背景和资质,以及光伏项目的真实性和可行性。
手段四:以次充好类骗局
部分不良商家为了降低成本,采用不合格或已接近使用期限的光伏设备以次充好。这些设备在并网发电后性能不佳,发电量低,且可能存在安全隐患。
警方提示:在选择光伏设备时,应注重品牌和质量。可以通过查阅权威认证、咨询专业人士或实地考察等方式,了解设备的性能和品质。同时,要与商家明确约定设备质量标准和售后服务保障。
手段五:光伏套路贷
诈骗分子冒充大公司员工,以租用村民屋顶建设光伏电站并支付租金为诱饵,诱导村民签订贷款合同。然而,这些合同往往存在阴阳条款或模糊概念等陷阱,导致村民在不知不觉中背负大额贷款。
警方提示:在签订任何贷款合同前,应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并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要警惕以高额租金为诱饵的套路贷行为,避免陷入贷款陷阱。
手段六:代理合同骗局
一些企业以签订光伏代理合同为噱头,承诺订购光伏产品后返还部分现金等优惠。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些企业往往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销售光伏产品给用户,导致用户遭受损失。
警方提示:在签订代理合同前,应充分了解企业的信誉和资质以及产品的市场价格。要警惕以高额返还为诱饵的代理合同骗局,避免遭受经济损失。
实际上,分布式光伏是推动我国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力量。我们安装户用光伏时,一定要选择正规品牌的光伏设备,找有资质的光伏企业进行安装建设,增强防范意识,这样才能保障长期稳定的绿色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