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新闻资讯
政策|项目|技术

浙江象山海上风电作修复性生态补偿!投入400万元增殖放流珍稀苗种

9月18日上午,国电象山海上风电场工程渔业生态补偿修复首次增值放流活动在象山港海域举行。

上午10点半,伴随着一阵阵“哗啦啦”的水声,一桶桶银光闪闪的鱼苗,顺着滑槽流入象山港以及韭山列岛附近海域,成功放流。此次放流的品种包括银鲳、黄姑鱼、黑鲷,共67.3万尾,价值110余万。这也是全省首次对银鲳鱼苗实施增殖放流。银鲳鱼是东海主要的经济鱼类之一。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和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野生银鲳鱼数量锐减。2014年,象山港湾水产苗种有限公司和宁波大学科研团队合作,攻克银鲳鱼人工养殖这一世界性难题,实现规模化育苗。公司负责人徐万土介绍,此次放流鱼苗7.5万余尾,今年5月初繁育成功,经过4个多月的精心饲养,体长8公分左右,符合放流标准。

据悉,海上风电是近几年我国大力提倡的清洁能源开发项目,国电象山海上风电场(一期)工程位于象山南田岛东侧,总投资43.97亿元,2020年底开工建设,计划建设海装风机,配套建设海上升压站、陆上集控中心等,预计今年年底之前建成投产。据国电象山海上风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傅晓军介绍,由于在项目施工过程中,会对周边海域的渔业资源造成影响,根据相关规定,公司投入400余万元,通过增殖放流的方式,对渔业资源损失实施生态补偿。“接下来的两个多月时间里,分5次,投放1800余万尾。”傅晓军说。

按照增殖放流计划,今年以来,在南韭山、渔山、西沪港、象山港等海域人工增殖放流大黄鱼、褐鲳鲉、曼氏无针乌贼、日本对虾、中国对虾等品种共计3635万尾(粒),已完成全年计划的7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中国能源资讯网 » 浙江象山海上风电作修复性生态补偿!投入400万元增殖放流珍稀苗种